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智曼卿)海洋牧场建设到底是生态优先还是经济优先?海洋牧场用海选址如何确保与环境相适宜?在昨日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海洋牧场建设在生境营造和环境选择方面的现状、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通过修复和重建海草床,形成生境优良和生物资源丰富的海洋牧场,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海洋生态系统,是实现海洋环境的保护与生物资源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最终推动海洋牧场由应用型向生态型发展。”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生态室副主任柳圭泽表示。他说,良好生境的构建是海洋牧场建设的基础,包括对环境的调控与改造工程以及对生境的修复与重建工程。生境,是指物种或物种群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柳圭泽介绍,辽东半岛沿海海草床面积为1253公顷,其中广鹿岛海草床为辽东半岛沿海面积最大的海草床,面积高达406.8公顷。辽东半岛沿海海草资源主要分布于大连长山群岛海域,共分布有4种海草,分别为鳗草、日本鳗草、丛生鳗草和红纤维虾形草,以鳗草为优势种。海草床的生态功能包括净化水质、固岸护堤、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文化价值等,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固碳固氮。全球海草生态系统的平均固碳速率约为热带雨林的21倍。

    然而,海草面临富营养化、生物入侵、海岸侵蚀、气候变化等外界威胁,导致了其分布物种灭绝、退化加速、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骤减。柳圭泽表示,可以通过播种、移植手段促进海草床的恢复,设立海草床保护区,加强管理和保护。

    除了通过保护、恢复和重建海草床营造海洋牧场良好生态环境外,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原海洋环境室主任、研究员王年斌还提出了海洋生态文明的构想。王年斌认为,目前海洋牧场建设存在用海选址的环境适宜性、海洋牧场管理科技支撑、海洋牧场智能化管理设施与设备应用等方面的不足。

    他说,海洋牧场用海选址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功能定位及管控要求,符合生态红线的管理要求,符合相关规划的要求,并与周边相邻功能区相协调,与所在海域环境,如水质、水文气象、海底表面沉积、海底地貌等相适宜。目前,海洋牧场管理技术设备投入不足,海洋牧场的管理应当加强科技支撑,加大管理技术的应用,如声学勘测、环境因子实时监测、增殖放流、鱼类行为控制与追踪等技术。海洋牧场资源养护效果跟踪评估应当常态化。

    王年斌提出,应当创建海洋新环境,变不利于环境的因素为有利于环境的因素;海洋牧场的管理应当变封闭式养殖为开放式自然增殖;沿岸海域生态容量应当有效利用,变单一渔业为渔业和休闲相结合。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