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出版社  黄瑞  著

    从小处说,盐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大处说,盐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安危相关。本书写了几代盐化人艰苦奋斗、勤劳节俭、勇于进取的佳话,还阐述了人类食用盐的历史。

    大家都清楚,校舍到了不管不行的程度了。除了硬件设施需要改善,教学质量更要提高。那时,全校几年来都没有一名学生考上中专和高中的。提高教学质量,要有好的师资,可连个好教室都没有,好的师资怎么能引进来?

    为了盐场的未来,更为了职工孩子们的未来,建设学校势在必行。

    1984年的初秋,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复州湾盐场新建子弟学校工程,在一片鞭炮声中破土动工!两栋教学楼和一栋办公楼同时开建。

    职工们高兴,学生、教师们高兴,只有杨国峰有一丝担忧。

    建设学校是需要钱的,特别3栋楼是同时开工,需要的钱更多。开工前,场里向盐务局提交了建设报告,但不知什么原因,迟迟没有批准。而学校这边又急需用钱,盐场只好自己去找市财政局。好在财政局的领导很开明,他们说:“建设学校是好事,钱先给你们,手续抓紧办。”

    钱拿回来了,建设也开工了,可局里那边还是没信儿。杨国峰做好了挨批评的准备,可直到楼盖起来了,那个批评还没到来。

    一年以后,3栋大楼全部竣工。学生们都搬进了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冬天再没有风雪涌进,夏天再没有漏雨的担心,优秀的教师也纷纷到来。

    已经84岁的老校长巴殿和,回想起当时的情形,十分兴奋。他像给学生讲课一样讲述了当时的情况。

    巴殿和年轻的时候考上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可因家庭出身,录取到了辽大数学系,一气之下,他没有去上学。自学之后,当了一名民办教师,直到“四人帮”被打倒后,通过全县民办教师考试,他才转正。

    他是从瓦房店市第十四中学来到盐场子弟学校的,任副校长主管教学,同时任物理老师。他没来的时候,学校每年考中专和高中的学生数量都是零。巴殿和教学水平很高,也非常有名气,在瓦房店十四中时,他带的学生物理成绩名列前茅,班级学生平均94分,全县第一。他来子弟学校,那边学校不放,费了好大周折才成功。

    巴殿和有一套教学方式,叫“三轮方法”:第一轮,一带典型习题;第二轮,二带重点知识,带动全面知识;第三轮,三带典型习题、带知识应用。

    在他的带领下,子弟学校的教学成绩上来了,每年都有七八名学生能考上中专或者高中了。这是领导们高兴的事,更是家长们高兴的事。那时职工分房,老师们待遇与职工一样。教师节更是一个不落地会收到盐场送给教师们的礼物。同样是教师,在这里教学让他们觉得更加自豪。

    盐场有许多职工家属的孩子都是巴殿和的学生,他们有的当了局长,有的当了董事长,有的成了高级工程师。而最让巴殿和高兴的是,每次来到盐场,一些他不认识的职工也会和他打招呼,说感谢他。

    教育第一。无论什么时代,无论哪个国家,都会把教育放在第一位。根据国家政策,虽然现在学校已走向社会,归国家管理,但盐业人对教育的贡献是不能被人忘记的。

    如同一百年前,张学良将军在这里支持教育一样,人们不会忘记。

    始建于1908年的兴建童蒙学校,最初只有一个复式班,40名学生。1928年,张学良对学校投资扩建,更名为新民小学,就是现在的复州湾中心小学的前身。

    乡绅江海棠也曾在复州湾的南海头自家房屋内开设教馆,一年学费只要10吊钱。离家远的塾师,要到学生家轮流吃饭;住宿的塾师,学生家长每年主动付他一斗小米即可。

    21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