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PK:董承非、傅鹏博、朱少醒、刘彦春等,谁更值得托付?】买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什么样的基金经理值得托付?哪些基金经理值得你托付?怎么才能选到好的基金经理呢?2020金麒麟最佳基金经理评选,快给你心仪的基金经理投票吧!【投票】

原标题:“中国大奖章”明汯投资:国内量化策略最终将达万亿级别,市场还有三大错误认知

来源: 资本深潜号

明汯投资董事长裘慧明指出,市场对量化策略容量较小的认知存在误区,统计套利和基本面量化都能容纳更多容量,二者均能驾驭5000亿以上的管理规模。

统计套利策略指持仓周期在日、周级别,短期价量和事件行为预测,超额收益中等;基本面量化指持仓周期在月、季度级别,基本面数据预测长期股价变化,超额收益偏低。

01

量化策略三大误区

这家百亿私募的掌门人指出,市场对量化策略有三大误区:

错误一:量化策略等于低风险。实际上,除了中性策略产品风险较低外,指数增强、择时对冲产品风险均较高。

错误二:量化策略增加市场波动。并非如此,实证数据表明股票量化占市场交易占比增大,波动率呈下降趋势,反转因子权重远大于动量因子,特别是在A股市场。

错误三:量化策略容量小。单就A股而言,统计策略容量能够在5000-10000亿之间,基本面量化容量在3万亿-10万亿之间。海外的Two Sigma、D.E.Shaw管理规模均大于5000亿美元,远大于主观选股对冲基金。

他在最新路演指出,量化应用的困难场景就是极端外部冲击,类似于今年3月份股市巨震。早期还有1998年的俄罗斯债券违约事件,当时华尔街的明星基金LTCM破产。此外,市场严重被操纵,也会使量化策略遇阻。

02

量化策略分水岭

总体观察,中国早期量化股票策略以市场中性、套利产品为主。这有着时代背景,2013年开始控制政信和房地产信托,固定收益资产出现供给不足,需要中低回撤、中高收益的产品进行替代,导致套利、市场中性策略基金层出不穷。

2015年A股牛市,指数增强开始初露锋芒。当时,个别量化机构开始发行没有对冲端的指数增强产品,但市场认知不足,该策略在当年表现出色,但依然属于“深藏深巷”。牛市结束后,股指期货受到限制之后,指数增强策略才开始被市场接受。

从量化选股的风格来看,2017年之前,A股市场具有明显的小票风格。投资者可以“做空沪深300+做多中证500”,存在大量通过市值暴露换取收益的情况。

然而,2017年成为转折点,市场风格大幅切换,很多量化基金无法获得真正阿尔法的能力,因为因子暴露导致超额收益降低。

自2018年6月开始,量化策略步入“日内时代”——隔夜因子的表现逐步下滑,尤其是当年10月日内高换手策略表现亮眼,全市场重点开始转向日内高换手因子。

2019年3月-5日,由于市场成交量和波动率大幅提升,日内策略成交量规模800亿迅速上升至2000亿,日内因子大放光芒。2019年6月之后,由于市场成交量、波动率均有下滑,日内高换手策略回归正常状态。

对于未来策略的迭代,裘慧明认为:由于基差的长期存在,且大幅收敛的可能性较低,以及投资人对中性产品有超过非标固收的预期,所以不保证绝对收益以及不需要克服基差成本的指数增强产品。随着公募基金转融通业务的开拓,个股做空空间和机会大幅提升,为市场提供了赚取低频负Alpha的机会,提高低频策略的整体收益。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