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调砸出“黄金坑” 大资金调仓换股正当时?牛市氛围仍在,你还在等什么?点击立即开户,3分钟极速响应,专属通道福利多多!助你“抄底牛市”!

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留下了那句回响至今的名言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这句话出自一本名叫《全球概览》的杂志,内容包罗万象,每期都会介绍各个领域的新知识,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全美科技圈。当时还年少的乔布斯就是它的粉丝,“它就像纸上的google,却比google早了35年”。 

在《全球概览》启迪无数美国人的年代,远在东方的中国也曾因为一套科普书籍引发热潮,其印数一度超过了《毛选》,这就是给几代人带来科学启蒙的《十万个为什么》。 

出版至今六十年间,《十万个为什么》的印数超过一亿册,再版了六次。从“冰棍儿为什么冒白烟”到“为什么原子弹爆炸时,要背向爆心卧倒”,每一次再版都诉说着这个国家对于科学认知的改变。 

科学的本质是怀疑,而一个充满好奇的“为什么”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

1

1903年,22岁的留学生周树人决定剪去自己的辫子。 

在东京上野公园的集会上,他和浙江同乡会一道,声讨国内买办出卖浙东四省的矿业权给外国人,他在《自题小像》里高喊:“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当时的中国,经历了甲午惨败,学习西方、变革图强成为朝野共识,梁启超和康有为的“科学救国”成为时代大潮中的强音,在日本留学的周树人也决定做点儿什么。 

于是,周树人以“索子”为笔名,写出了《中国地质略论》一文,发表在《浙江潮》第八期上,后来他又与同学顾琅合著了《中国矿产志》一书。很多年以后,《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这一书一志,被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评论为是中国地质工作史中开天辟地的第一章。 

从《中国地质略论》开始,周树人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科普生涯。

两年后,为了响应梁启超以小说写作达到新民救亡和改良群治的呼喊,周树人翻译了凡尔纳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并撰写了《月界旅行·辨言》。 

在《月界旅行·辨言》中,他道出自己做科普和科幻的意义:“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写就此文三年后,周树人弃医从文,以鲁迅为笔名发出自己的呐喊。

在梁启超、鲁迅等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民国大儒加入到科普的行列中,有气象学家竺可桢、数学家华罗庚、文学家叶圣陶以及开明书店创办人章锡琛。 

1934年,开明书店引进了苏联作家伊林的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屋内旅行记》,里面的“为什么”更像是生活百科:炉子里火旺的时候,为什么呼呼直响?为什么面包心里都是小孔?。 

这套书刚推出就成了爆款,直到建国后仍是很多老百姓家中的“传家宝”。出生于1940年的叶永烈就在初三的时候与《十万个为什么》相遇,当时他根本想象不到,自己居然会成为中文版的作者,并和科普结下一生的情缘。

2

1960年,叶永烈在北大化学系读大三,从小就爱写作的他11岁就在报纸上发表了诗歌。有一天逛书店的时候,他看到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塑料的一家》,马上想起自己在暑假里积累的十几篇化学小故事,于是他给这些故事起名《碳的一家》,寄到了出版社所在地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 

当时,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们正在发愁,他们想策划一套大型问答式自然科学丛书,同事们七嘴八舌地起书名,有个人在小黑板上写下“十万个为什么”,大家眼前一亮,都想起了苏联作家伊林的那套书。 

但是,书在编写中遇到了困难,师范学校的老师们写得太枯燥,读起来像教科书。正巧叶永烈撞上门来,立即就被“抓”来试写,从小熟读伊林的他一口气就给《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册》写了163个“为什么”。 

最终,初版五卷本的《十万个为什么》总共收录了971个问答,其中叶永烈就贡献了326个。按一个5块钱的稿费计算,他一共收到了1600多元的“天价”稿费,去邮局取钱那天,他成了众人争相一看的人物。

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 

1961年6月1日,《十万个为什么》前两册在全国上市,出版社怕销量不好只印了五千本。仅仅几天后,全国各大报纸都出现了对这套书的报道,不光孩子爱看,连父母读起来也爱不释手。在全社会的强烈要求下,后三册也紧急下厂开印,印数飙高到惊人的五百万。 

在众多给孩子买《十万个为什么》的家长中,就有大科学家钱学森。据其子钱永刚回忆,父亲规定他每天必须看40页,还说“看不懂就问我”。多年之后,叶永烈去越南访问时,在胡志明故居的书架上也看到了一套第一版的《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火遍全国,出版社收到了数千封读者来信,提出了近五千个新的“为什么”,这也让编写组在1962年补充了地矿、动物和数学3个分册,并正式把目标读者定位为初中。 

两年后,总共14册的《十万个为什么》第二版问世。在这个版本中,许多如雷贯耳的大科学家都作为审稿人参与进来,有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李四光,桥梁专家茅以升,植物学家钱崇澍和数学家苏步青等。

叶永烈

出版一年多时间,第二版《为什么》就发行了二百万册。可就在这时,叶永烈被调离了原来的工作岗位。

3

1970年9月,被很多人称为“工农兵”版的第三版《十万个为什么》经过修订后出版。 

这版《为什么》有比较强烈的时代特征,其中有许多当时六零后的小读者们做梦也想不到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刺杀时双脚不能离地、为什么打纵队行进的坦克要打中间”。 

尽管这套语录体的《为什么》和以往的版本相比“别具一格”,但仍在书籍匮乏的年代发行了3700万套。

第三版《十万个为什么》 

工农兵版的《为什么》计划出23册,出到21册的时候叶永烈被调到电影厂,参与把《为什么》改编成电影《知识老人》的工作。此后,叶永烈两次“转行”,从科普作家、科幻作家再到传记作家。 

2003年10月,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即将上天,叶永烈接到了东方卫视的邀请,请他在飞船发射当天的特别节目里担任嘉宾。10月15日早上九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在航天员杨利伟飞向太空的时候,演播室里的叶永烈百感交集,他想到了那些未竟的“为什么”,想到了自己笔下神游太空的小灵通,想到了被迫停笔的科幻小说。

八年后,在《十万个为什么》五十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到场祝贺的官员和院士们一度忘记了自己的年纪和身份,眼中又浮现起小时候第一次翻开《为什么》的情景。有个院士回忆自己当年到陕西插队时,在农民老大爷家里看到了《为什么》,他数了好几遍目录,发现还不到三千个,心里一直记着这一幕。

《十万个为什么》没有十万个也是很多孩子的疑问。叶永烈说它是个美丽的错误,这要追溯到1929年,苏联作家伊林特别喜欢英国作家吉卜林,就用了他在童话故事集《原来如此》里的一句诗,原文是“七百万个为什么”,但在翻译成俄语时变成了“十万个为什么”,就这么沿用下来了。 

2013年8月,历经风雨的《为什么》推出了第六版,其中不少作者和编辑都是读着这套书长大的。他们一致认为第六版的特点就是“不给出标准答案”,他们希望零零后的孩子们看完能问出更多的为什么。 

有个编辑说自己的女儿小时候经常问“为什么”问到他崩溃,可是上小学后就不再问了,他为此失落了好一阵子,所以他想用这套书告诉孩子们:“科学家也有不知道的,没有标准答案才是标准答案。”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