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好买财富

导语

大盘剧烈波动的时候,还是要把重心放在公司价值研究上,找到好公司,就算买高了一些,也无损长期收益,选中烂公司,就算逃顶抄底成功,也难逃价值毁灭这条路。

本文来源:思想钢印(ID:sxgy9999)

做价值投资,最重要的是理解公司业务,最难的也是理解公司业务,很多长期投资机构在决定重仓某家公司之前,不但要跟管理层充分沟通,甚至要每天拉着管理中层和执行层员工聊天。

信息优势是投资的第一优势,但作为散户,没这个条件,就连二手的会议纪要都难道一见,一个好办法是投资本行业最优秀的企业——对这些企业总比什么半导体、新能源车熟悉吧?如果本人在行业内优秀的上市公司工作,那就再好不过了。

但现实常常相反,很多人对那些连业务和产品都看不懂的公司极为宽容,却对行业内的优秀公司挑三捡四:

这家公司管理极其混乱,我同学就是实在看不下去,主动辞职

这家公司产品就是东抄抄西抄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老板我见过一回,讲话极其没水平

结果错失牛股。

前者被称为“距离产生美”,后者,就是“灯下黑”。

投资本人所在行业的优秀企业,至少符合“能力圈”原则,即便你并不看好本行业的投资前景,但因为熟悉行业的产品生命周期与业务景气度,也可以通过波段性持有来获利,关键是——如何克服“灯下黑”的心态。

这也是今天文章的主题。

“不过如此”的灯下黑

如果你是一位管理者,下面两位下属,你会表扬谁?

甲:业绩考核排名第二,本期还是第二

乙:业绩考核排名下游,本期前进到中游

一般而言,你还是会表扬乙,进步还是很重要的。

股市也是如此,会给予乙而非甲更大的涨幅,因为公司之前的经营状态和行业地位已经体现在之前的股价上,股价上涨更多体现了边际变化。

所以,“灯下黑”最常见的原因是,行业内人士更看中历史优势与现状,但股价上涨靠的是边际变化,常常会出现行业内人士看不起的公司,涨得特别好。

行业内人士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思维惯性,是因为平时的利益来源于存量而非增量。还是用上面的例子,但改一改条件,变成单位的年终考核,而考核结果将影响这位管理者的升迁,下面两位下属,你会表扬谁?

甲:业绩考核排名第一,本期还是第一

乙:业绩考核排名下游,本期前进到中游

无论乙同学怎么进步,给领导带来最大利益的,还是甲同学;另一个原因,保住第一和保住第二,其优秀程度,往往前者远大于后者。

防止“灯下黑”,关键你要摆脱“员工思维”,进入“股东思维”,我总结了三点:

要多关注行业内进步大的上市公司,边际变化比现状重要,特别是对于一年以内的涨跌幅而言。

竞争格局比产品、技术等等因素更重要,因为产品、技术和管理因素充满了个人好恶,而判断一家公司跟竞争对手的差距,则更容易客观。

管理水平是需要比较才能得出的结论,还需要你有足够的管理经验,能够对此作出客观的评价。

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我们常常需要向目标公司就职的熟人了解情况, 此时如何防止他们出现“灯下黑”呢?

我的经验是重点问“竞争格局”,因为这方面的信息更依赖于直接的业务经验,投资者的间接研究往往不得要领。

所以,有时候他们说自己公司很烂,但仔细一问竞争格局,发现竞争对手更烂,原因是海外相关公司技术很牛,员工薪酬待遇很好,又不用996。而公司的产品只是便宜一点,低成本完全靠严格考核来剥削员工。

可那就是有成长性的好公司啊!要知道你现在是站在资本的立场上,你看,竞争格局一枝独秀,成本费用控制能力优秀,产品性价比高,还有进口替代逻辑,这么好的公司到哪儿找?

这类“不过如此”的“灯下黑”是比较初级的错误心态,说出来大家就明白,明白之后就容易克服,但还有一类错误都是专业性与生俱来的“灯下黑”。

那就是“好到不像真的”。

“好到不像真的”的灯下黑

一个行业内最优秀的公司之所以最优秀,常常是因为它打破了行业很多惯有的认知。但在A股这个财务造假横行的江湖里,那些“好到不像真的”的公司,到底是不是这一类原因,这个问题比前面的问题更难回答。

今天要分析的南极电商就是我自己经历的“灯下黑”,我既有广告公司品牌管理的经验,又有电商从业经验,当时主管的业务就是天猫品牌店代运营,我从业时正值南极人品牌转型,所以从一开始就关注这家公司——而结果就是带着一肚子怀疑,看着它股价一路上涨。

南极电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作为一家服装电商,它的高毛利高得惊人,周转率却很低,跟一般的电商刚好相反,再加上大量应收预付款,很多人因此怀疑其财务造假。

当然,我是不会这种常识问题上“翻船”的。因为南极电商的本质是电商代运营,收的是运营费,电商运营的劳动力有多廉价,毛利当然高。自己不建厂,不备货,也就没有服装企业最头疼的存货问题,纯粹的轻资产。

至于那些财务上的疑点,你可能永远无法证实或证伪,如果规范运营,凭什么网上有那么便宜的东西,同时还能让“阿里爸爸”赚那么多赚呢?

那为什么别的代运营没有什么行业壁垒呢?一般的代运营公司,人是最重要的,团队一走,业务就没了;相比之下,南极做的是品牌授权,人才流动性大也没关系——品牌在手,护城河我有。

南极人把多年前流行在三四线城市的“老人头”“华伦天奴”“皮尔卡丹”的品牌授权模式搬到了网上,但为了防止品牌烂大街,控制了开网店代运营这个核心环节。

用ToC的业务,赚ToB的钱,既有Toc的消费粘性,又有ToB的业绩爆发力,这往往是大牛股的商业模式。

但是,从来不存在完美的商业模式,有一个困惑,让我在理解了南极电商优秀的商业模式之后,仍然无法入手。

“南极人”洗衣机!?

对于市场无法理解的南极的高毛利率,我其实并不怀疑。我真正怀疑的是南极人的品牌,这就是我灯下黑的原因。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中老年品牌,是一个服装品牌,还是一个低价品牌,跟大部分淘品牌没什么区别。

但实际上,根据淘宝的数据,南极人是95后最喜欢买的三大品牌,它有性价比,但并不是廉价品牌,至少在我熟悉的箱包类目,它的子品牌卡蒂乐鳄鱼,一点都不便宜。

更打破我认知的是,它的品牌拓展能力已经颠覆了传统品牌的铁律,它是一个横跨内衣、家纺、女装男装童装、医疗器械、居家用品、汽车用品,甚至家电的品牌。

你也许买过“南极人”的内衣,但你知道“南极人”洗衣机吗?

打开淘宝,搜索“洗衣机”,然后按销量排序,在前十名的位置,你就会看到了,如果三个月以前,它还是排在第一位的。

这两年,不断有熟悉我过去从业经验的人问我对南极电商的看法,我一直是坚定地不看好的,自然也挡了很多人的财路。

在我十多年的专业领域,放走了一直关注的牛股,这显然是“灯下黑”了,为什么我会犯这个错误呢?

错过的最佳时间窗口

我后来的反思是这样的:

在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品牌运营专业人士看来,南极电商的商业模式没有壁垒,毕竟现在品牌和运营都不算什么护城河,更有品牌力的厂商,像海澜之家、森马为什么不能做?谈运营能力,像那些早期的淘品牌,都不在南极电商之下,为什么没有跑通这个模式?

但后来我想明白了,“品牌授权+代运营”看上去简单,但要跑通这个商业模式,需要有不光是战略眼光和执行力,还要大量的运气:

首先,它只能由纯线上品牌做,否则会跟线下店冲突;

其次,天猫已经改变了几年扶植淘品牌的战略,转而扩大对线下品牌入淘的流量扶持,所以,目前有运营能力的淘品牌已经失去了转型这个模式最佳时间窗口;

最后,即使线下品牌砍掉全部线下店,就像当时南极人的转型一样,也没有办法开这个么多的店,也没有这个运营能力。

正确的事情必须要在正确的时间去做,如果这个时间点已过去,这就是最强的竞争壁垒。还是那句老话,能够打败XXX的,要么是XXX自己,要么是另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人只能赚自己看得懂的钱

想明白这些,我也就坦然接受了,专业在建立“能力圈”的同时,也让你画地为牢,更难接受颠覆性认知。

所以说,人只能赚自己看得懂的钱。

所以说,超越认知的“灯下黑”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更何况,我认为南极电商的商业模式是否成立,现在还不能下结论。

质疑者,基于一些财务常识,发出不专业的轻率结论,固然不对;那些一路看好的研究机构,甚至赚了大钱的人,真的就理解了吗?那些一直研究南极人商业模式的人,真的看懂这个模式蕴藏的风险吗?

刚才只是在理论上论证了南极电商的护城河,但实际果然如此吗?像此类电商代运营公司,本身就是一个无法看清的黑洞,即便是我,可能也要入职管理层,才能看清一些东西,可能进入财务部门,才能确认一些事情。

即便这个模式是没有问题的,南极人的品牌真的可以无限拓展吗?这不仅违反了营销常识,还违反了人的认知科学。

那么,它的品牌边界到底在哪儿?

更现实的问题,它是不是已经在透支自己的品牌了呢?

无论如何,我愿意买上一个最低的仓位,如果南极电商做到了,我赚钱,而且我也希望中国的企业能打破由西方人创造的营销理念;如果它没做到,那也很好,我的理念最终还是赢了。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文中观点不代表平台投资意见,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扫二维码 3分钟开户 做好抄底反弹准备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