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play向前向后

4月20日,由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在线公益讲座“浦山讲坛”第12期开讲。

本期讲坛邀请到浦山奖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CF40学术顾问、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CF40特邀成员、中金公司研究部负责人梁红,共同解读一季度经济数据并做全年经济展望。

全景作为指定合作媒体,对讲座进行全程直播。

以下,为本期分享全文。

新冠疫情对我国一季度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6.8%的GDP增速更是创下1992年建立季度GDP核算制度以来第一次负增长。

在一季度数据公布的当天,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首提“六保”。从“六稳”到“六保”,中国应对疫情冲击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了新的方向。

一季度经济数据揭晓,疫情对国内经济造成的影响更为直观, 全面评估疫情冲击并研判应对政策重点成为可能。

1.如何解读一季度经济数据?

2.国内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仍在持续,如何看待全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

3.为应对疫情的次生冲击,后续可能出台哪些逆周期调节政策?宏观政策工具如何协同发力?

4月20日,在浦山讲坛第12期上,有着30余年统计工作经验的统计“老兵”——CF40学术顾问、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对一季度经济数据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

此外,CF40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与CF40特邀成员、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部负责人梁红也共同剖析了当前中国面临的内外压力,并就全年经济形势展开分析。

本期浦山讲坛主持人为CF40研究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

清华大学教授许宪春:要重视中小企业生存和低收入群体收入问题

许宪春表示,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冲击,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都是下降的。消费需求拉动经济下降4.3个百分点,必须加大对消费需求的支撑力度,特别是要重视吸收大量就业人员的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以及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问题。

人大副校长刘元春:

当务之急要推出宽松政策 降息力度要大

刘元春指出,在疫情冲击下,在复工复产的过程中,现阶段的核心是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的民生政策和积极的经济主体政策。而积极政策的前提是要使经济循环常态化,如果没有常态化,经济循环还是处于一个停顿的状态,任何消极的保就业、消极的保民生,以短期救助为核心的政策是不可持续的。

刘元春认为,当务之急必须要通过全产业链、全域化的行政推动,使复工复产上升到一个新台阶。要有看得见、摸得着、能够引领大家预期的政策,要有一个以新老基建为主体的一系列启动计划。同时,民间投资的启动是重中之重,关键中的关键,在这方面不仅要有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且货币政策一定要宽松。

“如果没有一个与经济匹配的宽松的政策,实体经济和金融之间的错位,一定会是我们经济循环常态化的一个最大障碍。所以我们现在货币政策不一定要大水漫灌,但是在价格上面的变化,在降息上面的力度一定要大。”刘元春表示,“我觉得目前当务之急是(推出)一揽子的计划,要在目前这样的一个窗口期立即推出,这是最为关键的。”

中金首席经济学家梁红:

财政赤字大幅扩张需要货币宽松配合

梁红指出,一季度中国国内内需停摆,二季度中国有可能要承受与金融危机时类似的外需冲击,冲击从数据上表现出来可能要到5-7月。即使海外经济逐渐恢复,传导到出口端也会有时滞。此外,中国还面临政策应对的挑战,中国的政策选项是传统的货币财政政策,其次还有中国自身的改革课题。

她认为,就传统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而言,中国可能采取减税降费等举措,可能动用其他一些传导机制。但在面对全球其他经济体都在10个百分点以上的赤字率时,如果中国显性的财政赤字不上来的话会导致两个问题:

第一,财政政策出现实际上的紧缩。因为财政收入自动减少和支出部分刚性增加就会扩大财政赤字。据中金公司估算,光是财政收入自动下滑,中国今年财政赤字就会扩大三个百分点。如果今年想取得正增长,财政赤字还需进一步扩大,加起来财政赤字可能总共需要达到十个百分点。

第二,扩大财政赤字需要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而中国当前与发达国家的利差还是大了一些。目前短期内有美元荒,如果美元荒结束后,中国因为经济增长提速,与欧美国家的利差还会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有可能面临升值压力,如何应对这一压力也是下一步的政策挑战。

中金首席经济学家梁红:

大城市的住房和汽车需求远未被有效供给

梁红表示,大城市的住房和汽车需求远未被有效供给,大城市群对核心城市的建设仍然不够。中国虽然在高铁、高速公路数量上远远超过美国,但是中国的公路和铁路里程数远远低于美国,也就只有美国的60%、70%,和今天GDP总量占美国60%、70%的比例差不多。这也反映出,中国在大城市城市群毛细血管的建设上仍有较大赤字。

梁红总结称,应该充分估计困难的持续时间和对经济的压力,中国应该通过盘活存量进一步改革,在合适合理的地方加快城镇化建设,要放开思路,不能够太教条。

中金首席经济学家梁红:盘活公共储蓄是中国未来几年增长的关键

在梁红看来,在传统的货币财政政策下,中国最大的选项就是激活庞大和低效的公共储蓄。中国的储蓄率非常高,每年的净储蓄远远超过G7国家的总和。据中国社科院最新的测算,中国公共储蓄净资产大概占到GDP的120%。这当中,需要关注到五险一金仍大量作为存款而成为M1。中国应该推动两大领域改革,一是住房公积金,另一部分是社保基金,利用疫情把存量盘活,将这一领域的改革继续往前推进。

她还表示,住房公积金可以推动的改革,包括能否退还5.8万亿的公积金,或是采用停止征收的方式,总之,就是能否将M1内的资金以更多更好的方式转化成有效投资,以渡过未来一两年可能的经济难关。

社保基金方面,梁红建议可以通过国有企业资产划归社保,降社保降费。这个改革在去年已经有比较大的推动,将国有资本的10%充实了社保基金,给社保降费降了四个点。在现在的情况下,能不能加快这一领域改革,再划十个百分点,进一步降社保降费、与国际接轨,是值得考虑的。

她认为,与欧美相比,中国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是一个储蓄率很高的国家,所以中国的应对方式不太一样。梁红认为,中国的政策选项就在于,在面对百年不遇疫情时,能够盘活多少储蓄,打算向未来借多少债,改革开放就还能释放多少红利。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