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贴:听白酒专场策略会,抽取茅台酒!】林园+但斌+5基金经理+6分析师(抽奖:茅台酒)

对话信达澳银总经理朱永强:资管大时代每类机构都有大机会,而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来源:资事堂

2020年1月2日,信达澳银基金公告,证券基金界“老将”朱永强出任信达澳银基金总经理,引发市场关注。

一年后的年末,信达澳银基金的管理规模从118亿增长至超过360亿,各项业务全面起步,明星基金经理团队名声初具、蓄势待发。

在2020年这个波折的年份里,信达澳银做对了什么?未来又要如何去做?

年中确立的“做中国乃至亚太领先的资管行业原材料提供商”的目标如何推进?

中小公募基金的差异化发展有什么注意点?市场今年以来的发展说明了怎样的趋势?如何看待明星效应、头部效应?

这些问题或许不是每一位公募机构总经理都能问答的很好,但在行业内沉淀了30余年的朱永强可以,而且他显然对之思考依旧,对答如流。

这也让我们之间的深度对话分外有了分量。

01

定位“原材料供应商”

问:信达澳银2020年的发展可圈可点,你到了信达澳银以后,对公司业务发展有什么思考?

朱永强:在加盟公司最初的几个月,我们经过了系统的调研,理清了思路,然后在公司内部经过讨论沟通,目前大家对于信达澳银未来的定位、愿景和发展战略都日益清晰。

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是“做整个中国资管行业的原材料提供商。如果做得再好一点,是希望能成为亚太区资管行业的原材料提供商”。

这个定位的业务逻辑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资管大时代,各类金融机构都有很大的机会,包括公募基金可能将进一步分化。而信达澳银目前不是排名非常靠前的基金公司,也不太可能成为全能的基金公司,所以我们希望做成有特色的基金公司。

我们的愿景是希望成就客户。我希望打造成投资能力强的公司,让客户因为我们挣到钱,让资产保值增值。

同时我们也制定了公司的战略,这个战略在公司内部被称为“五三战略”。

问:能具化一点讲下定位和战略么?

朱永强:我们的定位是做资管行业原材料提供商,具现化地讲,就是做主动投资的基金公司。

我们希望在三个方向上能做出特色来。一是主动基本面投资;二是量化主动基本面投资;三是绝对收益投资,即基于前面两种能力的拓展,实现绝对收益。

我们希望未来十年都能持续在这三个领域深耕,并把它们看做我们公司的一个基本定位。

具体的实施,在公司内部被称为“五三战略”,即重点做好五个“三”。

一是在投资方向和投资能力打造上,朝着主动基本面投资、量化主动基本面投资、绝对收益投资三大方向深耕。

二是在客户层面上,希望能够陪伴养老客户、定投的客户、境外客户这三类客户较好地发展。

三是在渠道培育上,重点发展机构客户、互联网渠道、银行和券商三大渠道。并希望最终能够实现三分天下,让我们客户分布的尽可能的均衡、合理。我们是产品公司,所以在整个的客户开发和服务渠道上,我们希望能够各个渠道均衡拓展。

四是在企业文化上,我们的公司的企业文化有“三不”,即不伤害客户、不说谎、不当面奉承领导。这一文化核心是基于基金公司的特点,我们希望能营造一个自由、宽松、包容的企业文化。

最后一点,我们希望能够实现员工、客户和股东的多赢,将来的利润,我们希望股东占1/3,基金经理和市场占1/3,公司中后台和高管占1/3。

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的思路。

02

和未来站在一起

问:你加盟信达澳银已经一年了,当时是出于什么考量做出这个决定?

朱永强:加盟信达澳银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首先,当时注册制实际已箭在弦上,我预判注册制会对中国的资本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导致中国资本市场发生巨大的变化。

其次,随着注册制推出,再加上MSCI、富时罗素等先后把中国纳入新兴市场的核心指数后,外资会持续进入中国市场,按照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经验,我个人觉得中国的资本市场会不断地与国际接轨,并受到境外的投资模式的重大冲击。

基于上述两点,我认为整个资本市场的生态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募基金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公募基金的时代可能要来临。

基于这种变化,要抓住这个时代和适应这个时代,最合适的载体就是中外合资的基金公司。这类公司能够了解外资这种成熟投资机构的投资框架以及相应的打法,更能把握未来市场的大机会。

通俗一点说,我是希望能跟未来站在一起,尤其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

03

互联网代表着未来

问:为什么确定机构客户、互联网渠道、银行券商渠道这三类机构做重点渠道?

朱永强:我们是产品公司,我们的目标客户分布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而每个渠道都有每个渠道的特色。

我们的目标有三个方向,这三个方向是不分地域、不分年龄的。只要有这种理念,有这种特征的,我们都认定为我们的目标客户群。我们与广泛的渠道进行合作,没有偏重,尽量的找到与我们理念相同的客户。

问:现在各家公司对互联网渠道的开发态度不一,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朱永强:互联网代表未来,年轻一代有自己的沟通特点,你必须与他们站在一起。

前一阶段发行的创新未来基金,短短两周时间内发展了1000多万的客户,这是其他传统渠道无法实现的。互联网平台的客户粘性、客户存量以及对中小客户的号召力,只有在互联网世界里才有可能实现,这个渠道代表着未来。

从互联网的规模效应上看,我觉得一家公司怎么投入都不为过。别看短期投入大,但从长期看,这都是为了未来而投入。

04

基金经理是公司的最大“财富”

问:你前面特别提到了企业文化中要“不说谎”、“不当面奉承领导”,这种提法令人耳目一新。

朱永强:这个很正常,“不说谎、不当面奉承领导”,这是西点军校的校训。

做投资一定要非常理性。投资是门艺术,也是门科学,可以说是科学加艺术的组合,所以做投资要尽量做到达利欧所说的“追求绝对的客观”。也许我们做不到绝对的客观,但肯定要追求客观理性。

“不说谎”是对自己真实:对自己的投资真实,对客户真实,对家人、对朋友、对领导都要真实,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

很多人做投资到最后都产生了心理学上所谓的“锚定效应”。因为个人的岗位、持仓,观点会偏颇。这不是我们希望的。我们要尽量的客观理性。

企业文化就是公司的核心。违反了公司企业文化的人是不可能被提拔,不可能成为业务骨干的。

问:公司战略中提出未来客户、员工、股东要各占企业利润的1/3,这种分配理念是怎么产生的?

朱永强:客户、员工、股东各占企业利润的1/3,这基本上是华尔街的一个标准模式,也是比较鲜明的分配理念。

在中国基金行业的很多变革当中,治理和激励是两个重要的轮子。

我一直认为,基金经理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公司高管是服务员,我顶多是个大号服务员。是为基金经理、为市场服务、为优秀人才提供服务的,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定位。

问:现在各家公司对优秀基金经理需求很高,你对信达澳银长期的人才建设有何设想?

朱永强:基金公司本身是一个精英行业。大家都是聪明、优秀甚至杰出的人,所以我觉得对待人才还是要以心相交,同时还要讲感情、讲机制、讲事业。

要尊重人才。知识分子都是内驱型的人才,所以核心还是在尊重人性,尊重个人能力的基础上,营造自由繁荣包容的环境。这是每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最能够体现差异化的地方。

每家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领导的个性、胸怀与格局,可能会决定整个企业的投资氛围、投资风格。

容人用人是基金公司核心竞争力,我相信每个企业都会重视,但是想做好却不容易。这需要大家用心经营、用心耕耘。

05

陪伴三类客户

问:你讲到陪伴养老客户、定投客户、境外客户三类客户,养老业务这块,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朱永强:我们所谓的“养老”客户是广义的,不是特指现在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客户,也包括广大有养老需求的散户。

关注养老客户与我们企业的定位和历史使命有关系。公募基金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为没有投资能力的老百姓理好财,让老百姓的财产保值增值,让他们在退休后,有尊严地、较好地生活。

这就意味着:

第一,客户没我们专业,不然就没必要把钱给我们。

第二,我们必须要基于他们的所思所想设计出他们认可的产品,并被他们接受。

第三,要尽可能的长期跟他们“站”在一起,长期的给他们挣钱,让他能抵抗通胀,甚至是跑赢通胀。

基于这一点,从我们产品设计到投资,都要考虑怎样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解决客户的养老需求。

直接的可以是发售相应的养老产品;间接的就涉及到我们企业的一些战略构想,例如怎样能设计出一个能够有很好长期业绩的产品(“长期”可能是30年甚至50年),老百姓买我们的产品能够长期地获得比较好的收益。

企业它必须定位清楚自己的目标客户,才能有未来。

问:并不是所有公司都会考虑拓展境外客户,你是怎么考虑的?

朱永强: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应有之义。

首先,不可能中国企业发展了,就只对中国人服务。我们既是中国企业更是世界企业,(发展好了)全世界钱都会过来,分享我们的发展成果。

其次,作为中国的投资机构,也有责任和义务为(身在境外的)中国老百姓服务。

基于以上两个理念,再加上中国资本市场慢慢成为与中国经济体量相匹配的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境外客户加入中国资本市场,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战略性的部署。

从规划到投入再到相应的人才到位并产生效果,这中间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必须要提前的预判,提前的谋划。

问:拓展境外业务方面,信达澳银准备跟外方股东合作吗?

朱永强: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外方股东在香港业绩非常好,在过去前17年中,有13年都在香港排第一,这也是我们在战略规划里把国际化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原因之一。我们比较有希望成为亚太区有影响力的“资管行业原材料提供商”。

问:你对基金投顾有何看法?

朱永强:我觉得现在(基金投顾)才开始起步,到成熟或者说快速发展估计还需要时间的打磨,但这个方向是对的。

专业机构和普通投资者永远是有认知差异、能力差异的,这个差异和代沟是谁来填?最理想的桥梁就是投顾。

投顾毫无疑问是有价值的。但是投顾到底是以什么形式?是机器人投顾还是自然人投顾,这在在目前这个时代下还需要探讨。

此外,怎么样解决好与投顾相应的机制,还有待厘清。基金投顾的商业模式还有待探索。只有这些问题慢慢清晰明朗后,投顾业务就会有较大的发展。

06

头部效应是好事

问:2020年,资管行业头部效应明显。信达澳银要怎么应对这一现象?

朱永强:这是好事。长远来看,整个资管行业大发展才刚起步。未来中国可能会出一批管理规模过10万亿的基金公司。

现在国内资管行业出现头部效应,或者某个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出现快速扩张,恰恰说明中国老百姓的投资理财需求才点燃,刚刚受到一点激发。

这是个大时代,不是一个公司、一个基金经理管几百亿,就能够满足投资者的需求的。投资者需求空间还很大,基金公司的发展空间也很大。

我认为,未来只要有投资能力的基金公司,市场都会给他一定的发展空间。所有的公募机构,只要踏踏实实经营,做出特色,真正为客户挣钱,都会有未来。

我一点都不焦虑,因为这个大时代才刚开始。

问:对信达澳银未来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你有规划吗?

朱永强:长期的目标,就是做资管行业原材料提供商。我们还是有追求的。我们希望在主动投资领域,做的比较有影响力(但具体的目标,现在不会对外披露)。

问:2021年,基金行业值得关注的机会是什么?

朱永强:我认为明年大概率将是绝对收益投资的爆发年。

原则上,资管新规过渡期将在明年基本到期,而资管市场现在也慢慢被大家开始认可。

过去总有人说信托、券商好、公募基金不够好,但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之后,投资者可能会发现还是公募最好,所以我觉得明年大概率公募基金的绝对收益产品会有较大发展。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