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红人节|金麒麟基金大V评选 百位大咖入围→投票】

来源: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讯(记者 张柳静)近年来,基金行业马太效应明显,呈现“二八分化”。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4月29日,4月份共有47只(A/C份额分开计算)基金清盘,2021年以来,共有125只基金清盘,清盘基金数是去年同期的2.6倍。多数基金的清盘原因是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

琢磨金融研究院院长姚杨向记者表示,这一数据背后,不难发现占比50%以上的清盘原因均为“基金资产净值低于合同限制”,这一触发均来源于“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即存续规模太小,是这些迷你基金清盘的主要因素。

按照这些清盘基金所在的基金公司来看,除了少量规模较小、无力维持业绩表现平平产品存续的小公司以外,甚至不乏大量行业排名前列的头部大型公司,如易方达、广发、南方等;按照这些清盘基金本身的产品类别来看,主要集中在指数型、混合型和债券型基金,其中债券型基金占比可观。

姚杨表示,而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背后逻辑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是,过去几年中以各级银行为代表的机构资金大量助推了债券型基金的快速发展。由于中小银行专业性的部分欠缺叠加公募基金的税收政策优势,许多银行选择以委外的形式将资金交由公募基金公司管理,甚至不乏部分机构“包养”某些债券型公募基金的情况存在,导致过去几年中公募基金大量储备债券基金壳资源,供机构客户投资选择。但是随着资管新规的推进及监管政策的变化,对于机构客户投资占比要求不断细化提升,且银行端资金来源也发生调整,叠加导致了许多公募债券基金“壳资源”价值大幅下跌。对于手握大量壳产品的基金公司特别是大型基金公司而言,维护壳产品的价值已极为有限,但牵涉成本及精力并不少,选择主动清盘不妨为理性选择。

二是,行业近年来马太效应明显,不仅发生在头部公司和中小公司的吸金能力差异上,甚至同样是头部知名大公司,不同基金经理、不同基金产品的市场关注度及存续规模也差异巨大,市场资金特别是散户资金还是追逐“大公司+名产品”,如果没有强大的品牌力、没有可观的业绩回报,激烈竞争环境下很难吸引到资金的关注。如何做出品牌、做出差异、做出吸引力,是各家公司都面临的现实和挑战。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