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规模不断扩大,投资者的养基理念也需要跟着进步。当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有了长期投资的意识,但总觉得知易行难。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如果想要更好地践行长期投资理念,需要做好什么样的准备呢?

践行长期投资也有“门道”

践行长期投资=“咬紧牙关”坚持到底?

短期内这样做可能有效,但随着时间的拉长,我们的投资过程可能会变得很痛苦,尤其在市场回调时,容易失去投资耐心。

实际上,对待投资,我们完全不需要像苦行僧修炼那样。践行长期投资也是有“门道”的,掌握了技巧,也能将它变得轻松易实现。

做适合自己的资产配置

先做好适合自己的资产配置,是践行长期投资的重要基础。

有句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需要注意的是,资产配置不是简单粗暴地分散投资,最近就有个反例:一位97年小伙为了分散风险,两年累计买了上千只基金,每只仅投10块钱。且不说上千只基金的组合是否达到了资产配置的效果,这么多的基金,卖起来也是个大难题,连他自个儿都这样吐槽: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资产配置象限图,之所以要把钱区分开,其实本质原因是每一笔钱都有其特定的投资目标,适合投资的品种、期限也不一样。先分开,再“对症下药”,才是合理的资产配置。

特别说明:比例仅供参考,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

在上图中“保本升值的钱”和“生钱的钱”就需要我们利用投资来实现更好的效益。比如“生钱的钱”可以承受更高的波动,适合配置权益类产品,以期取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因此做好长期投资这场持久战,资产配置是基础、是先行者,是理性长期投资的必备武器,它以防范对冲风险为前提,能让投资者在长期投资的路上即便遭遇了颠簸风浪,也能“睡得着”。

提升对权益产品的认知

如果您选择了购买权益类产品,比如股票基金,那培养投资耐心就是必学的一课。

首先要明白,市场波动是常态,“无波动,不A股”,根据海通证券研究所统计,万得全A在2005-2019年期间,指数年度涨幅最大为166%(2007年),最小为-63%(2008年),平均数为24%,标准差为60%,标准差是均值的2.5倍。所以做权益类投资的第一步就是适应波动。

下一步,我们还需要认识到,心理和情绪因素对投资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根据《中国权益基金投资者行为金融学研究白皮书》调查显示,很多基民容易过度自信,导致频繁操作。

不少权益基金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的心理,认为自己能够跑赢大盘。报告显示,大部分接受调查的投资者都认为,自己的投资能超越市场平均水平、跑赢大盘。然而调查这部分人的实际收益,其实只有一半左右真正跑赢了大盘。说明投资者确实存在过度自信的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权益基金投资者行为金融学研究白皮书》尼尔森、天天基金、华宝证券等,2021/5/25发布

当投资者过度相信自己择时的能力,会为追求波段操作而进行频繁交易。然而,大多数投资者在大多波段操作中,“踏准市场节奏”几乎只是奢望,理想中的“低买高卖”并没有实现,继而影响了投资收益。

所以做权益投资,还要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我们所认为的,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在投资中保持理性很重要。

长钱与长线更匹配

什么是长钱?深耕君为大家提供三个参考标准:不会为了短期流动性而赎回的钱;能容忍市场反复震荡或者对市场波动不敏感的“闲钱”;不会追求投机效果的钱。

为什么很多人怕“套牢”?什么时候才算是“套牢”呢?

深耕君认为,只有当需要用钱却取不出来时,才算是被“套”住了。虽说亏损的滋味不好受,但践行长期投资,很难完全避开下跌,要做好在持有过程中经历几个短“牛熊”的心理准备。

而对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长钱来说,被“套”的可能性很低,毕竟市场下跌了,总有涨回去的那天。如果我们选择投资主动权益产品,还将获得额外的超额收益。举个例子,截至5月31日,上证指数还远远没有达到上一轮“大牛市”的顶点,而wind股票型基金指数早已创出了新高。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5/6/1-2021/5/31

管住“频繁交易的手”

都说“知易行难”,都知道长期投资的好,但偏偏就是管不住“冲动”的手。

2021年《一季度基民报告》显示,除了市场行情波动外,追涨杀跌、频繁交易是造成“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困境的主要原因。其中,持有基金时长短于3个月的用户中,超7成是亏损的,同时,追涨杀跌的用户较基金净值涨幅少赚40%。

深耕君建议,如果您也存在这样的烦恼,可考虑配置设有最短持有期机制的产品,当前市面上有许多一年持有期、三年持有期,甚至五年持有期的基金产品,通过产品机制被动持有,可以规避这种短期频繁申赎的行为,让投资者的收益更贴近基金的真实收益。

长期投资这一课值得好好学

看完这篇文章,您有没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呢?长期投资这四个字看起来简单易行,但其实也需要讲究技巧。通过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对它的认识更进一步,在实战中更好地把握技巧,更好地去实践长期投资。

风险揭示:本文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