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募蓬勃发展的2021年,基金经理变更人数也迎来了历史最高峰。全年看,基金经理的离任和上任人数均比2020年高出70%以上。因业绩突出主动跳槽,是2021年基金经理流动中的主要看点。

针对这一现象,有公募高管吐槽:基金经理频繁变更,并不利于基金公司长远发展。基金公司不但留不住核心人才,还要为流失的基金经理“做嫁衣”,感到很丢脸。

离职人数大增75.68%

Wind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岗位发生变更的基金经理人数超过1000名,达到了1085名(其中有325位离任,760位上任),较2020年的变更人数797名增加36.14%,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具体看,2021年全年有325位基金经理离任,较2020年的离任人数185位大增75.68%;有760位基金经理新上任,较2020年的上任人数418位增加81.82%。

从基金公司来看,2021年共有14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离职人数不低于5位,基金经理履新人数不低于10位的基金公司则有17家公司,其中有5家基金公司新聘的基金经理数量不低于15位。具体看,广发基金新聘21位、华夏基金、嘉实基金、鹏华基金新聘基金经理数量均为19位,华宝基金新聘15位。

2021年部分公司基金经理变更一览表

整体来看,截至2021年末,全市场共有基金经理人数2891位,2021年全年变更人数在整体基金经理数量中占比超过了1/3。其中,2891位中只有170位从业年限超过10年,626位从业年限不足1年。

业绩突出主动跳槽

深圳公募人士杨芬(化名)表示,在公募基金发展历史上,行情大起大落的年份基金经理往往变更频繁,2021年和2015年都是典型的例子。特别是2021年,押中了新能源等高成长赛道的基金经理业绩突出,但坚守蓝筹白马的基金经理业绩则较为惨淡。因业绩压力被迫下课的现象年年都有,倒是因业绩突出主动跳槽的现象,是2021年基金经理变更的主要特点。

以深圳某家中型公募为例,2021年以来,该公司接连流失4名基金经理。2021年5月,具有11年从业经验的杨威(化名)加盟深圳某家以权益类投资见长的大中型基金公司,现任股票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跳槽之前,杨威在老东家有长达8年的工作经历,管理的基金排名一度进入行业前2%。2021年12月中旬,另一名基金经理王烁(化名)卸任4只产品基金经理,正式提出离职。在该公司近5年的从业时间里,王烁投资业绩优秀,其管理的基金曾于2020年获得金牛奖。此外,原本就职于上海某公募的金牛基金经理,于2021年3月加盟深圳某家发展势头强劲的中型基金公司。

“近几年来,市场结构性行情较为突出,绩优基金经理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做出业绩,其他基金公司也很快抛来橄榄枝。如果基金经理所在公司的待遇或平台匹配度不够,基金经理一般会选择跳槽。”华南某公募高管陈嘉栋(化名)表示。

留不住还不得不“做嫁衣”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从现实情况来看,基金经理群体的发展是严重分化的,具备优异业绩和可观管理规模的明星基金经理是少数,大部分基金经理默默无闻。因此,基金经理频繁跳槽主要是为了寻找能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平台。

在陈嘉栋看来,基金经理频繁变更,的确是公募行业蓬勃发展的反映,但对基金公司本身的长远发展,并不见得是好事。

“基金经理的业绩是个人和公司平台共同发力的结果,基金经理一旦做出成绩就跳槽,公司的长期付出基本就付诸东流了。不仅如此,基金经理去了新东家后,往往还拿旧业绩来做宣传,这对‘做嫁衣’的老东家来说很是‘丢脸’。从过往经验来看,新东家也会随着时间推移变成老东家,最终只肥了基金经理个人。”陈嘉栋说。

但在基金经理看来,这种看法并不全面。某权益基金经理说,基金经理是为基金公司“打工”的,在公司平台上做出优异业绩,既为公司客户带来了投资回报,也为公司带来经营收入。基金经理在这过程中收获名气和身价提升,也是合情合理的。

杨德龙表示,基金经理是基金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具有明显的“光环”效应。一方面,基金公司会想办法留住绩优基金经理;另一方面绩优基金经理也会往更好的平台流动。正是在这样的流动中,行业的人才资源配置,会逐渐趋于最优。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