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艺

冒充“公检法”诈骗,是在我市高发的电信诈骗类型之一。冒充“公检法”诈骗,多采取公司化运行,拥有专业团队,剧本私人定制,专业技术性强,历来是高发易发的电信诈骗犯罪手法。昨日,我市警方结合真实案例,剖析此种诈骗手法,希望群众能识破骗局。

据介绍,冒充“公检法”的诈骗分子以市民名下的银行卡、电话、社保卡、医保卡等具有消费功能的工具被冒用,或市民身份信息泄露,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之后冒充“公检法”等司法机关执法人员,要求市民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诈骗过程中,诈骗分子会利用改号软件虚设公检法电话,向市民展示假公检法网站上发布的假通缉令等法律手续,甚至通过身着假警服网络聊天的方式来骗取市民信任。同时,诈骗分子会以案件涉密为由要求市民到隐秘无人处接打电话,断绝一切外界联系,再发送伪造的涉案信息,让市民以澄清冤屈,保障财产为由获取个人银行卡、验证码、付款二维码等信息,而后通过诱骗、恐吓、威胁手段,要求将市民的钱款转移到“安全账户”;或者让市民下载所谓的“安全防护APP”,然而这种APP其实是木马病毒,具有拦截并获取其手机通讯录、通话记录及银行卡转账短信提醒信息等功能,让市民进行交易时无法及时获知,也接不到家人及警方的提醒、劝阻电话。对于没钱的市民,诈骗分子会要求市民在手机端下载贷款APP,贷款后将钱款转移到所谓的“安全账户”。

如何一眼看穿冒充“公检法”诈骗呢?警方表示,这些冒充的“民警”口音通常听上去怪怪的。因为通常冒充“公检法”的都是在境外作案,其涉案人员多数为外省人士,口音较重。此外,任何部门都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

【案例1】

市民李女士接到一个电话称其有一份法院传票需要领取,按9转接人工服务。李女士随后就被转接到自称是法院工作人员电话,对方先询问李女士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码,随后表示李女士的名下有一张银行卡被公安局冻结了,且其银行卡在北京涉嫌洗黑钱,根据相关法律条例准备冻结银行账号,要求李女士把几张银行卡里的钱打入“北京公安局的安全账户”。对方称经公安局查实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原路返还李女士的账户,随后李女士便赶紧到提款机把钱汇到了对方提供的账户。当天回家后李女士与家人说及此事,才发现被骗了。

【手法剖析】

诈骗分子先获得了市民的基本信息,利用普通市民对政府单位的工作流程盲区对市民进行轮番心理轰炸,从人民法院的传票到公安局的涉嫌洗黑钱这种只有在电视上看到的情节,忽然告知市民发生在她本人身上,没有给市民任何反应及验证的机会,如李女士般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市民就很容易上当入局,从而使诈骗分子达到让市民转账汇款的目的。

【案例2】

周女士接到快递公司电话,称其快递有问题,被涉案调查。很快,自称警察的电话打了过来,并告诉周女士,“要确认你的资金往来是否正常,要按照我的操作来。”结果,按照“警察”的操作提示,周女士把自己银行卡内的钱全部转到了所谓的“安全账户”。

【手法剖析】

如今网购已经成为许多市民的生活方式之一,诈骗分子利用这一点进行行骗。邮政、银行、电信以及公安机关的电话都有自己的平台系统,不可能直接互相转接。市民接到此类电话时,应对办法一是不予理会,二是立即拨打本地的110咨询或报警。

【案例3】

市民曾先生接到一个电话,自称是某银行客服,对方称曾先生有一银行卡透支,并被警方控制,现帮其转到“深圳经济侦查犯罪科”的警官那里。对方称曾先生在异地曾办理一张银行卡涉嫌洗黑钱案,如需证明自己清白需配合执法调查。根据对方要求,曾先生登录所谓“公安网”链接,填写身份证号、信用卡开卡日期和卡号等相关信息,并通过对方提供的链接下载了一款手机软件,用于配合调查。下载软件安装成功后不久,曾先生在没有进行任何操作的情况下,查询发现信用卡被消费5万元,才意识到被骗。

【手法剖析】

诈骗分子通过冒充公检法人员,称其涉嫌某宗案件对市民进行诈骗。对方获取市民的个人信息,利用了市民对公检法人员的信任,并且通过安装手机木马软件拦截市民手机短信,从而获取从银行发来的验证码信息,对市民账户进行消费。

大连公安防骗提醒

1.公检法机关作为政府执法部门,是绝对不会使用电话方式对所谓的案件等问题进行调查处理的,公检法机关及其他部门之间也不会相互接转电话,勿轻信秘密办案而独自听人摆布。

2.公检法等部门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凡要求您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请一概不要相信。

3.诈骗分子利用特殊计算机软件,能模拟各类电话号码,接到类似电话时一定要冷静、沉着,涉及钱款转账时,立即停止,挂断电话。

4.“96110”是全国反诈专线,如遇到“96110”打来的电话,说明你可能正在遭遇电信诈骗,一定要立即接听,防止被骗。

5.如果遭遇电信诈骗,要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