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鬼头墨峻书法作品

日本鬼头墨峻书法作品

韩国宋铉秀书法作品

韩国宋铉秀书法作品

书法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是中国文化基因中核心的组成部分。书法审美包括的点画线条、水墨渲染、留白、布局等要素,都与日韩的文化体系与审美情趣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 高玉刚 /

点画线条的把握

书法创作中的点画线条,是书法表现中最有活力、最充满激情,也最具功底的元素,它的每一笔、每一处细节的表达都是具象的,每一笔的力量、节奏、布局、荣枯都与作品通篇密不可分。甚至与文字背后要表达的内容、通篇欲追求的目标也要相一致。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书法审美的要素之一。古人经常提到力透纸背,就是对其力量感最好的表述。所谓力量感,是指这样的点画线条可以唤起读者对力量的感知,可以通过书家笔墨语言来感知作品的“内力”。汉代蔡邕在《九势》中就对点画线条作了专门研究,“藏头护尾,力在字中”“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常在点画中。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意与气有显有含,正是有这样的阴阳辩证,力量感的展示才能有血有肉。

点画线条力量感真正要反映出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真气的概念,这也是在日韩文化体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描述。在蔡邕的几段文字中,不难看出真气贯穿在点画线条之中的特点。力欲发而未发,势欲尽而不尽。书家往往会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酣畅淋漓。书写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关注中段的坚实流畅与恰当。这种力量感很大程度上也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正气存内、阴阳互生之美。

韩国著名汉学家李圭甲认为,想要真正读懂中国,汉字是第一步。“韩国与中国同属一个文化圈,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与理解度比较高。”

日本大多的匾额都是中文的,在这些匾额的文字中,对文字意念的理解和表达,都充分地运用了点画线条的特点。

点画线条运用的同时,自然也形成了整个作品的节奏。通常说的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在创作过程中笔力运用有大小、粗细、轻重、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形态、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这种平面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优秀的作品表达中,节奏与动感跃然呈现,节奏的变化使通篇具有了活性,犹如高山流水,亦如猿啼莺歌,为作品注入了全新的生命。

笔墨与渲染的层次

通篇的立体感是笔墨与纸在交互中产生的效果,它与用笔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笔墨浓淡、轻重及一些特殊的渲染方法,构成了独特的书法作品的立体感与层次。

在用笔中传统技法强调中锋用笔,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如此,点画线条做到了骨骼坚实,支撑有力。伴随侧锋用笔,笔力大小,用墨浓淡,厚薄浸润而自然分别。加上水的作用,在书法家用水的功夫发挥之下,水墨的“韵味”,水晕墨彰的雅致呈现出来的立体效果,使作品的艺术灵性有了更丰富的体现。所谓“用墨之法全在用水”,墨分五色,虽说这是旧时人们对国画中墨的一些基本描述,但在新的书法表现中,被很多书法家广泛应用并深得要领。这使书法作品立体质感与画面感的艺术表现变得更充满层次感,更具个性。

日本著名书法家鬼头墨峻在2021年中日韩书法展中的作品——“跃动”二字在笔势、浓淡、荣枯等方面的把握上,既有对笔画线条的关注,也有对笔墨渲染的理解。作品的节奏感与力量感的气息自然也得到呈现。鬼头墨峻的书风很具代表性,在较大层面反映了日本民众的审美需求。

书法的空间审美

书法的空间审美范畴主要是指在整体布局之下,通篇行气、单字结体、单字与单字的空间衔接,还有与宣纸的关系处理方面。

书法作品中点画成字、汇字成行、集行成篇。客观上点画线条对空间形成了规划,并由此构成了书法作品的空间整体布局。日韩两国有很多人不识汉字,他们会把书法的点画线条作为一种切割。书法家出于无心所营造的切割后情境,在某种意义上赋予了作品更新的空间认知。他们观照的是作品中的“白”,“白”是他们审美中的主体,这是我们国人与书法家想得少的。这种以“白”为审美载体的艺术作品,仿佛有天成之趣,又恰有无为而治之功。这也正是很多日韩的文人和艺术家为之倾倒之所在。这其中的内涵与美学的发掘,为书法研究拓宽了视野,对中日韩三国人民的文化认同也增加了角度。此“白”就是留白的内容之一,但属于无意为之。

通常对于留白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知白而守黑”的原则。因为留白,使作品的空间感在色彩的巨大差别中呈现出来。

空间感最本质的就是黑白两个要素的作用,“黑白”之所以会成为书法审美标准中的核心,最关键在于这两大要素恰好代表了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留白,使内质表达中空间上阴与阳达到平衡。这实际上也是对“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留白所创造的“弦外之音”的空间,此中意境都是书法审美中空间之美的重要内容。

中日韩三国文化人的世界观,极致的追求正是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通篇行气,黑白相守,使作品的精魄有时静如处子,有时动如奔马,有时如涓涓细流,有时如惊瀑飞溅。书法的审美空间,是书法作品生命的栖息之所。

书法作品的通篇视觉效果

当书法作品瞬间呈现出来的时候,第一个给读者的感觉是最能表达其视觉效果的,这一点对于日韩的读者来说尤为明显。更何况草书与篆书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能认得很多的也是小众。那么第一感觉就如同第一印象,整篇作品的气息扑面而来所表现的整体冲击力与美感,是书法作品在新时代的使命召唤。新时代的审美要求是更全面的、更完整的视觉反馈,这也是书法在日韩文化体系中重点表达的。在日韩,识文字、懂书法的都是少数人,因此,书法作品通篇所要展现出来的,一定要超越对书法和文字本身的禁锢。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力,它势必承载着人们对审美的认知。

韩国宋铉秀的一幅作品把对笔墨的理解和通篇布局巧妙结合,瞬间会带给我们极大的想象空间。其重点不在点画、不在渲染,而是直接开拓出一个书法意念的新元素。时下,我们不敢妄言这种表达的未来价值。但是却可以说明,书法这种特定的艺术审美空间正在与很多艺术形式相融合,也正尝试在创新中寻求异域文化的响应。

通篇的视觉效果还包括装裱,需要书法家对书法审美有系统的认识。日韩在接受、传达、发挥书法文化与其独特审美内涵的时候,更侧重在作品整体表现力方面的精雕细琢。在日本会经常看到巨大的油画框作为装裱书法作品的素材,也会看到多层卡纸装裱出的书法作品,还有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等,这些新元素的介入,使书法作品呈现给读者时增加了很多视觉体验。

书法艺术所构建的特有审美观,已是流淌在中日韩三国人民血液中的氧气,它是无形的力量,正书写着文化延续中最重要的篇章。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