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郑鸿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统计信息,大连湾里综合保税区上半年进出口总值,在全国152个综合保税区中位居第24位,首次跻身全国“30强”。排名的大幅提升,得益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内的高水平业务创新和监管制度创新。

今年4月,大连湾里综合保税区和大连大窑湾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省联合验收组验收,大连自贸片区正式迈进开放层次最高、政策功能最全、区位优势最突出的“双综保区时代”。在大连海关指导和支持下,大连自贸片区充分利用综保区作为开放型经济建设的高端平台作用,形成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区域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有效推动自贸片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业务创新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委内加工”业务助力构建“双循环”格局成效明显。“委内加工”业务主要集中在大连湾里综保区,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消化过剩产能,助力企业抢占市场。区内一家冰箱生产企业自开展该业务后迅速扭亏为盈,2021年上半年实现产量近20万台,同比增长15%。

跨境电商保税备货模式首次进口活鲜类商品。今年5月,4.2吨美洲螯龙虾顺利运抵大窑湾综保区电商仓库,这是大连口岸首次以跨境电商保税备货模式进口活鲜类商品,标志着大连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活鲜售卖时代正式开启。目前,大窑湾综保区内已建设运行150平方米跨境电商海产暂养池,配备了专业的养殖设备,可同时容纳6.4吨海鲜。

“进口粮食保税加工”项目开局良好。“进口粮食保税加工”项目充分利用保税仓储、保税加工和免进口配额等优惠政策,在区内将进口玉米加工成饲料后向国内销售。目前,大窑湾综保区已有进口粮食加工企业开工基建,另有多个进口粮食加工项目计划申请立项,计划总产能超过50万吨/年。

监管制度创新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为进一步提升综保区贸易便利化水平,便捷货物“一线”进出境管理,大连自贸片区与大连海关密切配合,推出一系列海关特殊监管区制度创新举措。

“三互一协同”应急监管新模式有效减轻企业负担。“信息互通、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协同响应”即“三互一协同”应急监管新模式,每年可为企业节约1000小时,也消除了部门之间的监管盲区,形成1+1>2的监管合力,同时有助于加强企业安全监管,尤其是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控。

综保区设备零配件便捷监管新模式解决企业痛点。允许试点企业以“退运货物”“修理物品”等监管方式直接申报进出境(区),部分零配件调拨周期从最长三年缩短到随时更换,企业还可通过以旧换新方式采购新配件,成本更低,周期更短。新模式推行后,每年可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50万~100万美元,节省通关时间超过5000小时。

出口货物海关证书云签发监管新模式助力外贸企业复工复产。该平台为大连自贸片区众多出口企业建立了“企业自主申报、海关后台审核、系统自动出具”的便利化证书申领新模式,标志着大连自贸片区出口货物检验检疫证书签发步入了“零接触、零时延、零障碍、广联通、高效率”的新阶段。

高水平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

来自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大连自贸片区特殊监管区进出口总值达到454.06亿元,同比增长19.75%,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22.43%,对大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拉动效应显著。其中,大连湾里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值为243.99亿元,同比增长44.3%。大连大窑湾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值为138.23亿元,全国排名第37位。

下一步,大连自贸片区将持续巩固制度创新成果,联合海关等有关部门,继续围绕综保区“五大中心”建设,推出更多集成性、系统性创新举措,不断提升片区跨境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努力建设引领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面向东北亚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