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光华书店。

曾经的光华书店。

/ 关军 /

在大连特殊解放区时期,除大众书店外,光华书店是另一家比较有影响的进步书店。该店成立于1946年10月15日,以出版哲学、政治、文化、文艺、教育类图书为主,是由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3家书店派出的党员干部来大连成立的。当时这3家书店在山东、东北解放区开设的书店对内称三联书店,对外则称光华书店。书店成立后,翻印出版了《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一批解放区出版物,后来又出版了《种谷记》《简明中国通史》《柴堡》《论工农兵的文学方向》《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论毛泽东思想》《平凡的真理》《唐璜》等书,为进步书刊的出版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困难中

成长起来的

进步书店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开始进一步酝酿如何合作乃至合并的办法。在此之前,3家书店在延安、华北、苏北合作建立了韬奋书店、华北书店、大众书店等机构。抗战胜利后,又在广州合办兄弟图书公司,在武汉合办联营书店,在北平合办朝华书店等。3家书店还在上海同胶东解放区驻上海负责搞贸易工作的同志商定,准备先去烟台设立光华书店,然后再谋求到东北解放区其他城市发展。1946年春,组织上派吴毅潮、何步云二人到烟台开设光华书店。

同年7月,又派邵公文、孙家林等人经烟台到大连。此时,烟台光华书店已经开张营业,工作人员包括吴毅潮、宁起枷、周萍夫妇、吴超、周虹夫妇以及唐家栋、朱启新等,何步云已先期到大连。在烟台住了一周后,邵公文和孙家林一家乘轮船来到大连。大众书店派副经理金鑫到码头迎接,把他们一行送往何步云暂住的大连中苏友好协会大楼。不久,吴毅潮也来到大连。经商量后,孙家林去安东(现为丹东)设店,邵公文和何步云留在大连筹备成立光华书店。

1946年10月15日,光华书店在天津街126号挂牌营业,邵公文任经理。书店工作人员从上海、胶东解放区来大连时,带来很多进步书刊,包括《政治经济学》《铁流》《大众哲学》《青年自学丛书》《油船“德宾特”号》《革命文豪高尔基》以及鲁迅、茅盾、巴金、邹韬奋、艾思奇、沈志远等人的著作,很受读者欢迎。当时,大连刚刚从日本殖民统治下挣脱出来不久,以前很少接触到革命进步书籍,大众非常喜欢这些书。

光华书店刚开始时只有3个人,随着业务发展需要,又陆续吸收了几名青年练习生。这些青年文化水平一般都不高,到店后先学习文化,每天练习写字、写日记,还要学习邹韬奋的《事业管理和职业修养》《经历》等书,了解书店的优良革命传统和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这几位年轻人进步很大,基本上可以胜任书店的工作。

大连光华书店是在艰苦中创办起来的。头一年冬天没有煤,暖气烧不起来,房间里温度非常低,早晨起床时,洗脸水经常被冻成冰块。而书店多数人都是从南方来的,对他们来说,这是个很大的考验。

从经销图书到

出版图书

大连光华书店开业不久,从上海运过来的书很快就销完了。因为战事紧张,运输不通,想要再从上海运书难度很大。对于这一点,邵公文他们从上海出发时就有所考虑,所以带来了不少书样和纸型,可以再版印刷。何步云是搞印刷的内行,经请示地委宣传部后,拨一个中小型的印刷厂交给书店经营管理,财产作为投资。何步云担任厂长,印刷厂取名为光大印刷厂。经过一翻准备之后,光大印刷厂即开始生产。

在最早翻印的图书中,包括《鲁迅三十年集》,全书共30册,具体印了多少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并不是按原书顺序翻印的,比如,第27册《花边文学》、第28册《且介亭杂文集》翻印于1946年10月10日,第18册《三闲集》、第21册《二心集》翻印于1947年8月10日,第10册《野草》则翻印于1947年9月10日。这很可能跟当时条件有限有关,这些书是陆续收集的,拿到哪本就翻印哪本。

此外,光华书店还与大连大众书店、旅大中苏友好协会甚至东北等方面合作,代销他们出版的图书,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建店初期图书不足的问题。

光华书店位于大众书店对面,两家书店离得非常近,地委宣传部委托柳青领导书店的工作,他当时担任大众书店的主编和党支部书记,同时兼任光华书店党支部书记。柳青当时在创作长篇小说《种谷记》,定稿后交给光华书店出版。此外,光华书店还请在大连疗养的历史学家吕振羽写完了《简明中国通史》,并交由光华书店出版,此书的上卷是由重庆生活书店出版的。在大连疗养的冯定也为光华书店写了《平凡的真理》。

1946年10月下旬,国民党侵占安东,孙家林等人撤到黑龙江,先后在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等地开设光华书店。1947年,安东第二次解放,大连光华书店派朱启新去重建光华书店安东分店,于1947年8月25日正式营业。1948年春,应朝鲜方面要求,在平壤华侨联合会的帮助下建立光华书店平壤支店,朱启新兼支店经理。

大连光华书店的

光辉岁月

1947年9月,国民党军队侵占烟台,烟台光华书店的工作人员全部转移到大连,大大加强了光华书店的力量,出版、校对等工作都有了熟悉业务的人来干,使光华书店和光大印刷厂的出版、印刷、发行的业务更为兴旺起来。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文化工作者从解放区来大连工作,李庚、刘辽逸、彭涵明等人被分配到光华书店工作。随着人才队伍的加强,光华书店成立了编辑部,并组织在大连的作者和翻译家编辑出版新书。方冰的长诗《柴堡》、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雷加的《水塔》、宋之的的《群猴》、罗丹的《小钢炮与老粘儿》、郑景康的《摄影讲话》、平生的《写话》、俞铭璜的《论毛泽东思想》、芳信翻译的《唐璜》、刘辽逸翻译的《绞索套着脖子时的报告》《哈泽·穆拉特》等书,以及林涛(林汉达)的几本拉丁化新文字小册子,最早都是大连光华书店出版的。

大连出版工作加强后,因本地销路有限,而哈尔滨等地的需要量却很大,于是,孙家林等组织了几个同志来到大连,把大连印刷出版的初、再版图书大批运往哈尔滨等地,大连光华书店也派人参与这项运输工作。东北光华书店各店的生产经营逐步恢复正常,而大连光华书店起到了出版基地的作用。

从1946年10月到1949年8月,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大连光华书店共出书253种,63万册,包括《光华丛刊》《社会科学丛书》《新青年自学丛书》《世界文学丛集》《苏联文艺批评论文集》《少年文库》等丛书。其中,《少年文库》收书20余种,仅笔者见到的就有《中国抗战史讲话》《中国农民起义的故事》《动物珍话》《表》《列宁故事》《文件》《小周也要当英雄》《人和铁》等。书店还请在《实话报》工作的陈山等人编译了《国际问题译丛》12种,该报是驻大连苏军主办的报纸。除了出版图书之外,还由李定坤主编出版期刊《学习生活》,该杂志行销东北及山东各地,颇有影响。当时大连光华书店的出版工作可谓盛极一时。

出版重心

由大连转向哈尔滨

1947年12月,毛主席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发表,全国解放的进程大大加快。为了迎接全国解放的到来,光华书店在学习文件后,由邵公文执笔对书店今后的方针任务写了个计划和建议,表示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书店应更加积极地开展出版发行工作,以满足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需要,多出书、出好书。

这份建议书后来被带到哈尔滨交给东北局宣传部,副部长郭述申审阅后认为可行。此时,孙家林、朱晓光二人已经在哈尔滨。组织决定,调邵公文到哈尔滨主持东北解放区各书店的工作。大连光华书店由吴毅潮任经理,宁起枷任副经理,曾任市委宣传部宣传科长、后任关东文专教导主任的李定坤,调任光华书店总编辑。

随着邵公文调到哈尔滨工作,光华书店的出版重点也由大连转移到哈尔滨。精装版的《鲁迅全集》《资本论》等都是在哈尔滨光华书店出版的。据《辽宁图书发行史料》记载,《鲁迅全集》共印5000部,每部精装20册,总计10万册;《资本论》共印1万部,每部精装3册,总计3万册。这在当时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只有条件相对较好的东北解放区才有可能完成这样的巨大工程。

1949年3月,光华书店将东北解放区出版的120余种书刊样本,分别输送到香港、上海翻印发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最早都是在大连出版的。这些书在沟通、交流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8月15日,东北解放区各光华书店同时改名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光华书店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而在所有光华书店中,大连光华书店坚持时间最长、出书最多、质量最高。

1.1947年7月光华书店出版的《种谷记》。

2.1947年8月光华书店翻印的《二心集》。

3.1948年11月光华书店出版的《官僚资本论》。

4.1947年11月光华书店出版的《柴堡》。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