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距离2022年目标16%的收益率,还差23%就实现了。

算上其他账户(没具体统计,没眼看),6位数的亏损是板上钉钉了。

目前心路历程如下:

最近市场来回反复折磨人,博格老师天天给大家做心理按摩。这让我想起来去年跟我打赌今年上证综指可以站上4500点….

这彷佛一场梦。

关注我们的忠实粉丝都知道,博格老师擅长用跟我用真金白金打赌(帮助我成长),去年的赌约除了预测(开玩笑)上证综指能否站上4500点之外,就是有关地产的赌约。

我还依稀记得大家当时对于地产的悲观程度都是:

地产完了。

买地产这辈子都不会回本了。

虽然当时为期3个月的赌约早已过去(也输的明明白白),

那现在转眼一年了,

地产现在怎么样了?这个赌约的结果有什么变化呢?

数据来自wind,2022/2/10数据来自wind,2022/2/10

以2021年1月13日收盘价为基准,到昨天2022年2月9日收盘价格为节点。

万科:-27.01%

保利:+9.41%

房地产ETF:-2.16%

如果按照赌约,以万科+保利的平均涨跌幅来算,截至昨天2月10日的收盘价,还是负收益的-8.8%,比起房地产ETF的跌幅-2.16%来说,还是输了。

行,确实输的明明白白。

我还记得当时不少人说抄底万科、保利,而且大多数人在两个地产龙头中更倾向于万科。

那我们再来看看,如果以保去年最低收盘价9.17到昨天收盘15.59已经反弹了近70%!而万科从去年最低收盘17.64到昨天收盘的20.5,只反弹了16.2%!

去年无论是投资还是买房,都有个说法,就是民营地产绝不能碰,要买就买有人撑腰的央企国企。所以保利这样的龙头央企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股价就一直涨。

确实,去年的地产行情很冷,但最终在反复冲击的下半年,某大退出历史舞台,部分央企光环等来了相对溢价,度过了这个寒冬。不管还有没有下一个,或者下一个是谁,我想市场也已经坦然接受和面对。

很多人说买基金还不如自己炒股呢,但我自己仍然觉得基金还是更适应于大多数普通人。

以行业ETF为例,是可以相当于一个明确投资方向的个股,而这样一个高透明的个股,从整体来看是没有爆雷风险的,因为指数内部就在汰弱留强了,且大部分行业长期趋势最差也只是走平,所以只要不是行业消失殆尽,用“越跌越买”的方法,跑赢大盘的概率是很高的。当然“越跌越买“的前提仍然是行业趋势最终是向上的,且你能熬的住到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一天。

在投资中,我们不能以后视镜的角度去看未来。但回顾历史又是必要的,因为知历史方可知兴衰。这个历史,不只是行业变迁,也同样是投资感受。

每当你所买基金遭遇不测的时候,重新去回味过往的经历,都会有不一样的体悟。

想想现在的医药,是不是跟过去的地产也有着相似的感受?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两个行业之间可以做类比,而是说人们对于医疗医药行业,万物集采的悲观预期,与去年的地产调整破鼓万人锤的态度是一致的。

我们都知道医药行业关乎国家民生福祉,但是不是说药企不能赚钱才是真的福祉?

十四五规划中对医药的基本原则中提到“把创新作为提高医药工业发展的核心任务”。

创新从来就不是纸上谈兵,对于创新型药品而言,有明确的政策扶持方案才能确保行业欣欣向荣地发展。目前现代医疗技术大多首创于国外,包括很多医疗器械,我们虽然能够实现国内生产制造,但是发明专利、核心设备、检验设备、都是他国为先。这个局面如果不尽快改变,对医疗器械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乃至“健康中国”建设,都是极其不利的。

所以从长期来看,我国的医药行业不再走芯片行业受制于人的老路 ,才算真正的福祉。

最近我自己的医疗没怎么加仓,只做了一点微调。

一是跟随博格加仓了一点港股的恒生医疗。

 二是我把葛兰小姐姐的基金做了调仓,换成了李时珍组合(主理人已变更为盈米基金)的一只汇添富的医疗服务,以及交银医药创新。

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觉得葛兰的规模太大了,换了两个规模小一点的,另外交银医药创新中的前十大里配置了几个中药股。我自己其实不太懂中药,也没想单独配置,但基金经理自己去买中药我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老惯例,请大家每天默念

耐心是最大的美德。

Love and peace peace peace(最近peace可太多了!)

喜胖不胖,陪你运盛财旺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