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照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金普新区(金州区)因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受到通报表彰,并将获得中央财政水利发展专项资金奖励。记者走进金普新区,实地感受该区扎实推进河长制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不懈努力——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郑鸿

“扛责上肩” 让“河长制”真正变成“责任制”

“金普新区建立区、街道、村三级河长体系,全区共设立三级河(库)长274名,其中区级9名;街道94名;村级171名,实现三级河(库)长全覆盖,责任到人无死角。”金普新区管委会相关领导告诉记者。

有了组织体系和人员力量保障,金普新区完善各项制度、科学制定目标、加强考核问责,体系内全员“扛责上肩”,有效解决了“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干不好怎么办”等关键问题。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巡河履职,亲自调度和处理河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每年区级河(库)长巡河(库)到位率100%,问题解决率100%。街道、村级河(库)长巡河上万人次,巡河(库)到位率以及问题解决率也逐年提升。

要实现河库保护的快速反应,关键是提高“末梢神经”的“灵敏度”。为打通落实河(库)长制的“最后一公里”,金普新区狠抓河(库)长履职常态化,进一步规范各级河(库)长的工作职责、日常管理和考核奖惩,在日常河道监管和巡查工作中充分发挥“两员”作用,基层192名水管员和84名库管员及时将巡河、巡库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推进情况及时反馈;切实推进“两长”联动机制,“河长+河道警长”联合执法监管,有效地打击了涉河涉水违法行为。

“神经中枢” 确保“守河有为”“守河有效”

金普新区率先开展河(库)长制信息系统建设,于2018年建成河库长制管理信息平台,不仅实现了河(库)长制工作会议的关联文档信息及时有效整理归档,以及规范化方案实施、考核办法及标准、考核结果、责任追究实施的全流程处理,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区域内多部门之间河(库)信息的广泛共享,有效解决此前存在的信息孤岛、数字鸿沟、沟通不及时等问题。

依托数字化信息平台这一强大的“神经中枢”,金普新区外接移动应用管理系统,实现了河(库)巡查信息即时采集,采集结果即时查看。将信息平台与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各级河长的巡河次数、解决实际问题等情况在平台上一目了然。对42条河流、42座水库编制“一河(库)一策”方案,逐一建立问题清单,逐一明确整改责任,因河施策进行整改。将二维码引入河道管理,在埋设的界桩上增设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可反映出界桩编号、里程桩号、坐标、高程等,为社会公众及水政执法等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精准服务引导。

扭住“根子” 强化全域标本兼治

河库问题体现在“水里”,但根子往往在“岸上”。金普新区以建设人水和谐的美丽新区为目标,以“绿色发展”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从污染源头入手着力根治水污染、强化水资源保护。近三年,金普新区升级改造9座污水处理厂,彻底改善入河水质;深入开展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内道路、“厕所革命”、安全饮水改造为重点的“2治3改”专项行动,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加强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4%,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实现全配套;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用水总量控制在3.57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率2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15%;全面强化水域岸线管护,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工作,河道管理责任进一步明确;水生态修复取得显著成果,完成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面积267公顷;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进行严格的遥感监管,发现疑似问题及时进行认定和处理;坚决推动“四乱”清理向规模以下河库延伸,每年集中开展的“清河行动”,三年累计清理河道垃圾3.5万余立方米,查处关停违法洗砂场3处,有效净化了区域水生态环境。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