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吉存 图·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韬飞 /

大连市被列入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以来,按照“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公众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全力推进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建设。截至目前,市辖8区的城区45个街道已全部完成示范片区创建,居住区和公共机构分类设施和宣传基本全覆盖,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从去年11月以来一直保持在35%以上。在2021年一季度住建部对46个重点城市考核中,大连列入第一档,在东北地区位列第一。

全面建立分类制度体系

建立高位协调的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市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市城市管理局设立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处,组建工作专班;各区、街道、社区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抽调专人专职运作。

建立相对健全的法规制度体系。2020年12月1日《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政府配套出台《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等文件20余部,启动垃圾分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将垃圾分类相关经费纳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市级设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每年依据考核结果对各地区进行奖励。

全面建立全链条分类体系

前端补齐分类箱桶。全市设立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点位共计1.7万个,小区和单位累计配备分类投放容器11.5万余个,累计增设580多个分类房和暂存间,基本实现城区分类投放设施全覆盖。

中端规范收运作业。有害垃圾设置投放和暂存处,收集至区级归集点集中贮存,再由具备资质的危险废弃物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置。可回收物采用“定时定点”“智能回收”等多种便民方式回收。厨余垃圾配置专用车辆93台,送至集中或就地处置设施进行资源化处置。

末端逐步补齐缺口。全市正在建设3座生活垃圾焚烧厂,预计年底将增加焚烧能力2250吨/日。正在建设一座600吨/日规模的厨余垃圾处理厂,另外计划今年完成30座餐厨垃圾就地处理设施。项目建成后,厨余垃圾将全部实现专业化、资源化处理。

全面营造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氛围

抓党建引领。各区、各街道、社区落实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将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基层党建考核。

抓宣传引导。通过主流媒体每日播放公益广告、每周设置专题栏目;通过新媒体不定期报道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

抓学校教育。市教育局编制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垃圾分类课本,将垃圾分类课程纳入全市2159所学校教学计划,实现全覆盖。2020年全市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实践活动、家校互动活动1.3万余次。

全面完善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

完善考核机制。制定对区级、街道的考核评分标准和细则,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全市12个区市县、先导区的2592个居民小区和9159家单位开展全覆盖式考核。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市分类办每月对各区、街道进行考核打分,每季度发布通报。市分类办年底汇总全年考核结果,作为以奖代补资金发放的重要依据。每周五在《大连日报》发布红黑榜,督促各区落实整改。

落实条例加强执法。《条例》颁布后,制定配套执法标准和执法文书,开展专题培训。《条例》实施至今,8个区已开出罚单7张、整改通知224份、调查通知书1份,累计处罚金额10.2万元。

全面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加强宣传引导。出台《大连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各级分类减量责任,落实“三级包保责任制”,充分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和推广“五指分类法”,提升农村居民的分类意识和分类水平。

加强资金保障。持续落实保洁经费,健全村庄常态化保洁体系。2017年起累计拨付市级资金2.4亿元,建立8200余人的村庄保洁队伍,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完善处置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保洁、收集、清运、处理体系,合理配置收集、转运设施,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同时,加快新建终端项目建设,推动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

加强督导检查。结合爱国卫生运动等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完成全市166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解决陈年垃圾清理问题。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强化日常督导,村庄环境卫生有了明显的改观。

坚持不懈地

推动全民分类习惯养成

下一步,将着力补齐设施短板,打通体系堵点,完善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推动全民分类习惯养成,提高分类实效。

以“达标创建”活动为抓手,把“社会督导员制度”做实,提高居民分类参与率和准确率。指导督促各区落实“社会督导员”制度,把有限的督导员集中起来逐个小区地督导。在全市启动“达标小区、达标单位”创建活动,以实际分类投放成效为标准,达到标准的单位和小区进行“挂牌”管理,每年建成一批“真分真运”的达标小区和单位。

进一步发挥物业公司的作用,打通分类收集和分类驳运的堵点。进一步明确物业企业的责任,将垃圾分类工作情况纳入对物业公司的信用评价体系,督促物业公司落实主体责任。

强化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市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党政机关带头实施垃圾分类,按照“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的原则,行业主管部门对行业系统管理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考核和评比,形成横向到边的工作机制。

精准宣传,全面造势,持续营造全社会参与垃圾分类的氛围。在小区内开展立体式宣传,到人到户,营造垃圾分类是时尚、垃圾不分类是不文明的氛围。结合《条例》创新宣传内容,强调市民的产生者责任和物业企业的管理责任人职责。持续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推动学生、家长、社会三方共同树立垃圾分类绿色发展理念。

加强监管,严格执法,推动条例落实。进一步加大《条例》的执法力度,建立月度执法计划和执法总结制度,量化执法任务,曝光典型案例,将各区落实执法计划情况纳入对各区的月度分类工作考核。

坚持目标导向,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提标提质,逐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建立常态化督查考核机制,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大连市垃圾分类工作“亮点”真不少

我市对城市生活垃圾实施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在不同行业领域涌现出优秀典型,丰富多样地呈现出我市垃圾分类工作的亮点,形成了大连市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优秀经验和创新做法。

西岗区:厨余垃圾就地减量处理方面率先作出有益探索

西岗区厨余垃圾处理站建设自2018年起开始起步,经过几年的规划、建设、投入使用,积累成功运营的经验,在厨余垃圾就地减量处理方面率先作出有益探索。截至目前,已经建设小型厨余垃圾处理站6座,日处理能力7吨。分别位于莲花山、大连市政府、西岗区政府、西岗体育馆、新起屯、奥特莱斯百年港湾地下。同时根据全市的统一安排,率先对垃圾就地处理的新技术进行试验和论证,已取得初步成效。

沙河口区:创新宣教载体,丰富学习体验

为创新宣教载体,创建特色分类教育基地,“沙河口区垃圾分类宣教体验中心”选址在人气最旺、人流最密集的西安路商业中心,在中央大道旅游购物文化中心五楼建设一座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知识科普、互动游戏体验、场景智能模拟、“再生”环保设备、文创作品展示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体验中心,让垃圾分类与百姓“零距离、面对面”,真正发挥宣教基地的宣传带动作用。自去年10月份投入运营以来,宣教中心已举办各类参观学习活动130余场,为提高辖区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甘井子区:小区里建设垃圾分类主题广场

甘井子区泊岭紫郡小区垃圾分类主题广场面积1524平方米,共分为5个功能区域。中心广场活动区为场地主要活动空间,地面铺装结合文字形式科普垃圾降解回收相关数据,强调垃圾分类的意义和迫切性。垃圾分类政策宣传区普及国家以及大连市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精神。垃圾分类体验区通过实物模型展示、分类体验活动等,让居民切实体验了解垃圾分类的过程。健身互动区在游戏中巩固垃圾分类常识,分享垃圾分类经验感悟。休憩展示区结合场地原有廊架,补充垃圾分类宣传栏。

金普新区:促进源头分类工作有效开展

金普新区餐厨垃圾处理厂项目位于大连金普新区站前街道杨家村,设计日处理能力65吨,采用好氧发酵制肥工艺,2021年5月份通过竣工和环保验收,并正式运行处理厨余垃圾。2020年10月由大连瀚蓝生态环保有限公司与大连金普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签订大连金普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一期)扩建工程项目BOT协议,拟于2021年下半年开工建设,计划于2023年竣工,建设工期22个月。

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行:垃圾分类成为员工的新习惯、新风气

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行在2018年开始就根据需要进行垃圾桶的更新配置和垃圾点改造。目前,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100%,参与率达到80%以上,分类准确率达85%以上,垃圾减量达到20%以上,再生资源回收率显著提高。制定《渤海银行大连分行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完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逐步实现“部门都做、人人都会”,让垃圾分类在渤海银行大连分行成为员工的新习惯、新风气。

1. 泊岭紫郡小区里干净时尚的分类垃圾投放站。

2. 万科樱花园小区的垃圾投放站,居民只要扫一扫二维码,相应的垃圾箱就会自动打开。

3. 甘井子区垃圾分类督导员正在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4. 机床大院小区的垃圾分类宣传栏里展示着国家以及大连市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精神。

5、6. 东泰有害废物处理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进行有害垃圾处理。

7. 渤海银行大连分行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员工的新习惯、新风气。

8. 大连瀚蓝生态环保有限公司正在焚烧处理生活垃圾。

9. 西岗区莲花山厨余垃圾处理站实现了厨余垃圾就地减量处理。

10. 海运再生物资回收有限公司的工人在对废旧塑料进行回收。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