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至2020年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全球,累计感染人数超过80万人,累计死亡逾4万人,对我国及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形成重大威胁,同时对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了重大影响。

在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地区,出现了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然而武汉的医疗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能够排名前列,三甲医院数量全国第四,即使这样一个医疗资源并不匮乏的城市,在遇到突发疫情仍然显得捉襟见肘,全国范围内的其他城市在医疗资源上还有相当艰巨的短板要补足。

城市医疗资源尤其是基层医疗资源的建设,不仅仅是本次疫情带来的迫切需求,更是未来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的现实需要,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超过3亿,老龄化带来的医疗需求将井喷式爆发。为了应对老龄化需求以及可能再度发生的疫情爆发,未来我国必将在医疗资源建设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目前已有多个地区提出了医院建设规划,其中苏州提出在十四五期间,三级医院数量力争增长50%,增至36家,三甲医院力争新增10家。大规模的医院尤其是高等级医院的建设,将会带来更多的医疗设备需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虽然在人均床位数、医生数量上并不少,但在人均医疗设备保有量上仍然有较大差距,比如美国数字x光机和CT机的人均保有量是我国的3倍,在高端医疗设备的保有量上的差距更大。未来我国医疗机构的建设也要从追求数量向追求高质量发展转变,高端医疗设备的配备比例提升是大势所趋。

同时我们看到,在本次疫情中,国产医疗设备厂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迈瑞、联影等为代表的的国产医疗设备厂商为火神山、雷神山两个应急医院的建设提供了很大支持。并且海外多个国家在应对疫情过程中,大量采购国产医疗设备,经过这次疫情,我国医疗设备的供应能力和品质也将得到更多欧美发达国家的认可。经过多年的研发追赶,部分国产医疗设备的技术实力已经与进口设备接近;另一方面,国产医疗设备在对需求的响应速度、服务能力、性价比等方面均具备优势。

近期,中央领导在京考察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也指出,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目前,在监护、中低端医学影像和IVD中的生化、血球检测领域,国产化水平相对较高,但在CT、超导核磁、高端彩超、化学发光检测等领域还存在很大的进口替代空间,随着国内企业研发持续不断的积累,在这些领域会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并诞生能与国际巨头抗衡的优秀企业。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