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40年代中后期的特殊解放区时期,大连主要有3家书店,除了我们之前讲过的大众书店和光华书店外,还有中苏友好协会下属的友谊书店。该书店以出版发行苏俄文艺作品为主,还与东北文艺工作团合作出版“新演剧丛书”“新音乐丛书”等,并大量出版发行杂志。至1949年底,友谊书店共出版书刊127种,86.55万册,销售图书250余万册,对于大连光复初期的图书出版发挥了重要作用。

    初创时期的友谊书店

    1945年9月,大连光复后不久,大连中苏友好委员会成立,11月中旬,更名为大连中苏友好协会。到1946年6月末,大连市内会员已发展到3万余人。1947年4月,旅大地区中苏友协统一组织——关东中苏友好协会成立。1949年4月,中共旅大区党委公开后,又改名为旅大中苏友好协会。

    虽然大连大众书店成立时间与“友协”下属的出版、发行部门差不多,但早期的编辑、出版力量较弱,在东北文工团来连演出初期,出版图书大都与“友协”合作,比如《什么是戏剧》《演剧教程》《秧歌论文集》等“新演剧丛书”。到了后期,才将部分图书交由大连大众书店出版。这些书也是“友协”出版的为数不多的中文原创图书。

    1945年12月,胡克强从大连总工会宣传部调到“友协”工作。1946年3月,“友协”接收“东亚印刷株式会社”,开始自办印刷厂,由胡克强任出版科长兼管印刷厂。该厂是当时的大连四大印刷厂之一,有100多名职工,设备齐全,印刷技术先进。后来“友协”出版的各种图书、画报和其他印刷品,都是由这个厂印刷的。同年4月,“友协”设立文化部,由解放区来大连的诗人陈陇任部长。

    1946年12月末,“友协”派胡克强和魏正涛接管了位于中山路荣盛街18号的“文化商行”,这是一幢面积约300平方米的二层楼,还有一个地下室,可以做仓库使用。经过装饰后,于1947年3月正式开业,这就是友谊书店。胡克强被任命为书店经理,魏正涛、张阴牺任副经理,还有周本英、郑乃竹等共十几名同志。在友谊书店门头上,醒目地写着“交流中苏文化,普及民主知识”的巨幅标语,这也是书店的办店宗旨。

    友谊书店成立之初,主要销售苏联出版的中文版《列宁全集》《斯大林选集》和苏俄文学单行本以及“友协”出版的图书,后来又从胶东解放区书店购进一批图书,包括《大众哲学》《新人生观》《延安纪行》等充实门市,总计约1000余种。友谊书店开业时很受欢迎,图书销量很大,不少机关干部、青年和学生到书店选购图书,对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交流中苏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特色鲜明的出版机构

    友谊书店成立后,“友协”将原有的编辑科改为编辑部,扩大图书出版规模,先后编辑出版了“友谊丛书”“友谊文艺丛书”“俄文学习丛书”“青年丛书”等。“友谊丛书”始于1947年10月,主要介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等情况,第一本书为西蒙诺夫著、林陵翻译的三幕剧《俄罗斯问题》,以后基本每月都有新书出版,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已经出版30多种图书,包括《向列宁学习工作方法》《斯大林传略》《苏联古今名人小传》《论苏军》《新社会的新生活》《论苏联教育》《作家和艺术》等;1948年5月,“友协”开始编辑出版“俄文学习丛书”,包括《初级俄语文法》《俄文新课本》《注解俄文课本》《俄文文法》等书。

    1948年10月,“友协”开始出版“友谊文艺丛书”,第一本书为特楞约夫著、芳信翻译的四幕十一场话剧《一个伟大的队长》。当时在建新公司工作的著名画家、美术史论家刘汝醴先生亲自为该书作序,早在1946年,他们就一起供职于苏北华中建设大学,作序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这套丛书的出版并不顺利,在出完第一本书后,直到1949年4月才又出版了爱伦坡的《广场上的狮子》,仍由芳信翻译;接着出版的《仇敌》《同志及其他》等书,也都由芳信翻译。这套书的出版速度较慢,至1949年11月,总共才出版了9种书。这很可能跟该套书都是原创译本有关,芳信当时任关东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的前身)教授,他翻译的《仇敌》于1949年2月4日译完,同年5月出版;《伊哥尔·布莱却夫》5月27日译完,同年9月出版。

    值得一提的是,“友谊文艺丛书”之七《青铜骑士》出版于1949年11月,“友谊文艺丛书之八”《蓝色多瑙河》出版于1949年10月,“友谊文艺丛书”之九《伊哥尔·布莱却夫》却出版于1949年9月,不知为何会出现出版时间错乱的情况。

    除了出版图书之外,“友协”还大量编辑出版杂志:1946年8月,创办《友谊》半月刊;1947年1月,创办《中苏知识》月刋;友谊书店成立后,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又编辑出版了《友谊画报》;东北文工团在大连演出期间出版的《戏剧与音乐》杂志是由“友协”出版的;就连文林社编辑的《文林》杂志也是由“友协”印刷、发行的。

    “友协”及友谊书店自创办到1949年末,共出版书刊127种,86.55万册,销售图书250余万册,为中苏文化交流及革命文艺在大连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友协”出版的图书种类并不算多,但印量却比较大,尤其是早期出版的《论列宁》《俄罗斯水兵》《俄罗斯人》《赴苏使命》等书,起印量都在1万册左右,《莫洛托夫的报告》起印量甚至高达10万册,这样的数字在那个时代无疑是非常惊人的。

    支援东北出版发行事业

    1947年11月初,上级派胡克强带一批书支援哈尔滨兆麟书店。那时该地区早已解放,建立了民主政权,但由于正处于解放战争期间,社会各界全力支援前线,出版条件相对比较困难。由于当时长春、沈阳还没有解放,大连北上交通断绝。友谊书店的同志们日夜奋战,装好300多麻袋书,搭乘苏联货轮从大连港起航南下,经过对马海峡,穿过朝鲜海峡,到了朝鲜罗津,然后乘火车到朝鲜边境城市南洋,江对岸就是图们,从图们乘火车可直达哈尔滨通向北方各地。

    哈尔滨解放初期,李兆麟将军担任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会长。在此期间,李兆麟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为了纪念李将军,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将书店命名为兆麟书店。大连中苏友好协会的图书运到哈尔滨后,受到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会长孙耕野和书店全体同志们的热烈欢迎,这些书很好地满足了哈尔滨及其他北方地区读者的需求,也在大连文化输出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胡克强返回大连后不久,又奉命去安东(今丹东)建立关东中苏友好协会友谊书店安东分店,开辟新的发行阵地。该店于1947年12月24日正式开业,主要发行苏联版中文图书和大连中苏友好协会出版的图书和期刊,并代销辽东书店出版的图书,兼卖少量文具。职工最多时达十二三人。

    1948年初,大连友谊书店搬到中山路38号,图书品种有了扩充,销量也有所增加,业务比较繁忙。1948年3月,大连中苏友好协会又派胡克强去哈尔滨支援兆麟书店。这次北上除了书籍之外,还携带了一部分电影原片胶卷,去鹤岗东北电影制片厂换取电影《民主东北》。

    与当时的大众书店、光华书店不同,友谊书店更加专注于图书发行工作。“友协”出版的图书,版权页上出版者都标注为中苏友好协会,发行者为友谊书店。以友谊书店为出版者的书非常稀少,笔者见到的只有陈陇的诗集《路》一种,该书出版于1949年1月。从这个意义上说,友谊书店更接近于现在的书店。

    1950年1月,友谊书店合并到大连新华书店,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后来随着苏军撤离旅大,刊物停刊,编辑人员走上新的岗位,大连地区中苏好友协会的出版发行工作也划上了句号。

    1. 友谊书店老照片。

    2. 1946年5月出版的《被开垦的处女地》。

    3. 1946年出版的《什么是戏剧》。

    4. 1946年7月出版的《黎明之歌》。

    5. 1948年10月出版的友谊文艺丛书之一《一个伟大的队长》。

    6. 1946年6月出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