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要有光,于是这个建筑捕捉了光

“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就如同乐器如何捕捉音乐一样,光需要可以使其展示的建筑。”

——英国著名建筑师罗杰斯

在建筑界,对光的追求似乎没有停止过。

让·柯布西耶 朗香教堂 光的漫射

安藤忠雄 光之教堂 光影效果

对于建筑师而言,光有着神秘的力量,它赋予空间内涵,是建筑空间设计的灵魂。

美国著名的现代建筑师路易斯康曾说过:“没有光的作用,建筑就失去了生命。”

观承大家‘S,这里的设计者们,作为建筑师的同时,也是哲学家。用光影等一切与自然有关的细小元素,展示了他们对世间万物的思考。

一柱自天井洒下的自然光,诉说上上下下厅院共生的故事;

一角偷梁换柱的玻璃透光,首创大面宽无柱化建筑。

观承大家‘S,向阳生长,讲述建筑美好的模样。一切,因光而美好。

01/

L型构造,把光蔓延到建筑内

市面上不乏院子环抱着房子的合院产品,却很少有人从生活品质出发,对这个原型进行改良和提升。万科在观承一期、二期到三期产品的迭代中,将合院产品的设计不断地改良。

观承大家‘S整个地块建筑竖向排布,单体建筑采用L型合院构造,这样的好处就是每套房子都独门独户,实现约16.8米的Z形超大面宽,与阳光形成更大的接触面。

L形院墅设计

02/

厅院共生,给光充分的伸展空间

走进首层,我们发现首层一角的承重柱凭空消失,两面承重墙变成了透明玻璃落地推拉门。当门完全打开的时候,院子与一层的客厅内外呼应,自然光与新鲜空气在室内外交互;当门关上的时候,细节处的保温隔热层,将温暖锁在室内。

这根“被”消失的承重柱,万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无柱化设计”,实现这个设计的技术叫“悬挑结构反重力技术”。

它们源于国家大剧院的空间设计理念,有着中国第一大穹顶之称的国家大剧院也没有使用一根立柱支撑,而万科第一次把“无柱化”搬进住宅。当厅与院无缝融合、完全打通的时候,我们理解了什么叫“厅院共生”。

首层 厅院共生

03/

六重庭院,承载光的翩跹

而庭院的分布设计,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庭院设计传承并创新中国园林经典——苏州留园,将留园的传统平面形制进行空间拆分,重新组合为三维立体庭院。

从单层的结构来看,L型合院最后营造的是含纳玄廊、堂院的包裹式的花园。

玄廊,一排青竹将主人的私密空间与外界隔开。阳光打在摇曳的竹叶上,地面竹影斑驳。顺着鹅卵石的小巷曲折前行,堂院静谧雅致,竹藤坐塌则成为夏季纳凉的不二之选。

入户玄廊

从玄廊的鹅卵石小径,到幽静的堂院,空间由窄到宽,一片豁然开朗,天地人和,中国的院子里,见自己见众生。

入户院落

二层北面探出进深3米的侧院,三层东南侧立面内缩30公分,形成高度上的落差。植被顺着裸露在室外的楼梯爬到各高度空间,自然的倒影映在在阳台、露台,把光带入主人的卧室和起居室。

从首层院落再到各层裸露在外的交错露台,上上下下的六重庭院里,光弥漫在这幢别墅的每层每个角落。

六重庭院示意图

03/

向阳建筑,让家里的每个角落充满光

建筑师将室外采光井高度拉低,与庭院持平,形成户内户外地面15公分的落差。这样做将首层庭院面积扩充到约45平米,充分拓展了首层空间,也利于日后打扫。

地下空间的采光更为巧思,顺着首层院落的透明天井引入天光,这个采光没有像一般合院一样设置在顶侧边,而是整个居中贯穿顶部,7.2米挑高的地下空间里,光线分布得均匀透亮。

白天坐在这里读书写字,感受阳光角度的变化;夜晚凝望深邃星空,看月光洒下,再与家人亲朋吟诗对酒,悠哉乐哉。

高挑空的地下空间

整个建筑外立面玻璃的面积比例较上代产品增加了约25%,各层起居厅采用大面积推拉门,达到

更通透的居室效果。屋顶定制双星空窗,运用大尺度玻璃天窗等设计,多向采光,通透舒居。

从地下到地上,从室内到室外,观承大家‘S在容积率1.01的要求下做到了室内宽敞,院落和谐的水准。

吾以观复,足而不承

“吾以观复,足而不承”。观承大家‘S,是万科筑墅多年的一次突破,更是空间建筑领域的一道奇光,无数大胆的创新:装配式建筑、无柱化设计、三维立体园林,都埋藏在这幢建筑的细节里。

首层 堂院

正如万科设计师所希望的那样:

生活是一种态度,居住更是一种哲学。

当建筑与生活方式融为一体,生命才能开始庆祝。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