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的苗族同学李浚锜,是一名大四学生,不过,他不用再为找到一个理想工作而忙碌了。早在春节前,他就已签约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像李浚锜这样早出发抢占工作先机、签订就业协议的,机电工程学院已有近百名学生。

然而,受疫情影响,仍有不少毕业生在求职路上遇到了新挑战。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就业工作的影响,大连民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加紧谋划,多措并举,不仅制定了“一生一策”精准帮扶政策,同时,搭建空中双选会、广泛挖掘校友资源以及学院教师全员上阵,全力助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家在广西的机械163班樊伟光,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等多方面限制,打算本科毕业后直接找份工作,可是求职之路并没有想象的顺利,这不仅让他本人焦急,比他更焦急的还有他的辅导员徐东升老师。为了帮助樊伟光尽快找到理想工作,徐东升多次向他推荐符合其就业意向的岗位。在徐东升帮助下,最终樊伟光和柳州中金签订了就业协议。

在机电工程学院,像樊伟光这样的毕业生共有79人,他们是湖北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三区三州毕业生,每个毕业生身后都一个帮扶老师,毕业生的优势有哪些、就业意向是什么、现在的状态如何,老师们要对自己负责的学生“门清”,优先提供就业岗位,做到真正的精准服务。

虽然这79名学生得到了老师们的“偏爱”,可手心手背都是肉,其余的所有学生也要精准照顾到。为此,学院先后开展三次就业意向调查,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了《机电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从学生的就业地区、薪金期望、从事行业、报考研究生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就业分类台账,有针对性地督促和推荐就业。

学院领导班子、班导师、专职学生工作者,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份“毕业班花名册”,每个人都领到了一份“4321”就业精准帮扶“军令状”,也就是学院领导班子每人对接4名就业困难毕业生,专职学生工作者每人对接3名就业困难毕业生,毕业班班导师每人对接2名就业困难毕业生,其他教职工党员每人对接1名就业困难毕业生。

实力是最好的敲门砖

在双D港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学生们用三维软件设计图纸,然后自己动手加工制作,一个模具从无到有顺利产生。

当看到整个过程的时候,来自宁波宝捷模具公司的经理王参其非常惊讶,学生有创意、能动手,学校和老师提供专业指导和专业平台,这种革新传统课堂,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学生自学为中心的创新教育模式让他眼前一亮。

机电工程学院的教学模式让王参其看到,大连民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自学为中心”,也真正培养出了探究意识强、动手能力强、创造才能强的人才。随后,他签下了6名毕业生进入公司的模具设计部门。

学院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当前社会对于制造类人才的需求,有的放矢的对课程进行优化与改革。在双D港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通过施行“设计+实现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导师制”“项目牵动教学”和“多形式考核方法改革”等四项具体措施,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同学们在实训中心边学习边操作,边总结边思考,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有着显著提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毕业生求职困难明显增多,就业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但促进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是我们的任务所在,职责所在,更是情感所在。”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张汝波说道。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