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几场阵雨给炎炎盛夏带来了丝丝清凉,“空山新雨后

近日的几场阵雨给炎炎盛夏带来了丝丝清凉,“空山新雨后海天呈一色”,蓝天白云映衬着蔚蓝色的海面,星海湾跨海大桥犹如蛟龙出海蜿蜒其中。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华 摄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巴家伟

7月,我市收获今年第二个月度蓝天“大满贯”,再一次把“大连蓝”展现在人们面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咬定“天常蓝”目标,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针对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因子PM2.5和臭氧,全面实施“控煤、控车、控工业源、控尘、调结构”五大举措,深入推进“燃煤设施污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减污降碳、保良减污”四项行动,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逐渐使“大连蓝”成为我市“气质”的“标配”。

部门联动 构建环境空气质量管控新格局

为进一步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精细化管控水平,我市今年先后印发《轻中度污染天气“保良减污”工作措施》《夏季空气质量攻坚行动方案》,以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为重点,一天一天算,一小时一小时拼,一微克一微克抠,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强化部门分工,落实管控责任,建立了多部门协同、全方位管控的空气质量保障新格局。

7月23日,辽宁省大连环境监测中心预报我市7月24日至28日的空气质量为“良-轻度污染”。根据会商研判,全市上下立即启动了“保良减污”行动,全力做到源头管控,有效扭转了轻中度污染天气趋势,连续收获了5个优良天气。

开展燃煤设施污染治理行动 率先实现清洁供暖目标

我市是北方供暖城市,燃煤产生的颗粒物等是影响冬季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我市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攻坚,于2020年斥资10.8亿元开展了一场燃煤设施污染治理行动,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组织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克服困难,顺利完成了全市13家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建设或改造、383台在用燃煤锅炉特别排放限值改造并配套在线监测装置、47台燃煤锅炉拆炉并网或清洁能源替代、60台禁燃区内燃用兰炭锅炉淘汰等4项重要任务,提前达到国家清洁供暖城市标准要求。我市燃煤设施达到超低排放或特别排放限值后,各项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其中,颗粒物减排1598吨/年、二氧化硫减排3384吨/年、氮氧化物减排3817吨/年。

集中攻坚 推动形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大连模式”

近年来,臭氧成为影响我市夏季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因子,而挥发性有机物是形成臭氧和PM2.5重要前体物。2019年,我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集中攻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逐步形成具有大连特色的治理模式。截至目前,全市254家年产生挥发性有机物10吨以上的企业,全部纳入重点管控对象;已完成233家企业深度整治,累计完成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替代43家、治理无组织排放71项、高效治理设施建设134套,初步测算减排挥发性有机物约2万吨/年,成为辽宁省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的先行者,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均已初见成效。

减污降碳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我市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将生态环境治理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紧密结合,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统筹大气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减排,提高清洁低碳能源占比,从源头“减污降碳”。印发《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有关工作规则》,全面推进相关工作。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市住建局牵头深化清洁供暖工作,加快清洁能源替代进度;市生态环境局启动工业炉窑、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等污染治理工作,推动绿色低碳能源替代,对企业超标排放、超总量排放等违法问题从严从重查处,倒逼企业绿色转型。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